中华茶祭风俗

在我国五光十色的民间风俗中 , “茶”与丧祭的联络也是非常亲近的 。“无茶不在丧”的观念 , 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柢固 。
以茶为祭 , 可祭天、地、神、佛 , 也可祭鬼魂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编撰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 , 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罢了 。”
以茶为祭 , 可祭天、地、神、佛 , 也可祭鬼魂 , 这就与丧葬风俗发生了亲近的联络 。上到皇宫贵族 , 下至庶民大众 , 在祭祀中都离不开幽香芳香的茶叶 。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干独享 , 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 。无论是汉族 , 仍是少数民族 , 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先神灵 , 用茶陪丧的陈旧风俗 。
用茶作祭 , 通常有三种方法:以茶水为祭 , 放干茶为祭 , 只将茶壶、茶盅标志茶叶为祭 。
在我国清代 , 宫殿祭祀祖陵时必用茶叶 。据载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时即有“松罗茶叶十三两”记载 。在光绪五年(1879年)岁暮大祭的祭品中也有“松罗茶叶二斤”的记叙 。而在我国民间则向来撒播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和”清茶四果“作为丧葬中祭品的风俗 。如在我国广东、江西一带 , 清明祭祖上坟时 , 就有将一包茶叶与其它祭品一同摆放于坟前 , 或在坟前斟上三杯茶水 , 祭祀祖先的风俗 。茶叶还作为随葬品 。从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的开掘中现已晓得 , 我国早在2100多年前已将茶叶作为随葬物品 。因古人以为茶叶有”洁净、枯燥“效果 , 茶叶随葬有利于墓穴吸收异味、有利于遗体保管 。
历古以来 , 我国都有在死者手中放置一包茶叶的风俗 。像安徽寿县区域 , 人们以为人身后必经”孟婆亭“饮”迷魂汤“ , 故成殓时 , 须用茶叶一包 , 并拌以土灰置于死者手中 , 这样死者的魂灵过孟婆亭时即能够不饮迷魂汤了 。而浙江区域为让死者不饮迷魂汤(又称”孟婆汤“) , 则于死者临终前除日衔银锭外 , 要先用甘露叶作成一菱形状的附葬品(模仿”水红菱“) , 再在死者手中置茶叶一包 。以为死者有此两物 , 身后如口渴 , 有甘露、红菱 , 即可不饮迷魂汤 。本来在封建迷信中 , 人身后要被阴间鬼役驱至”孟婆亭“灌饮迷魂汤 , 意图是为了让死者忘却人世旧事 , 甚而要将死者导人迷津备受欺负或服苦役 , 而喝茶后则能够让”死者清醒“ , 坚持沉着而不受鬼役欺骗 。故茶叶成为重要的随葬品 。
茶在我国的丧葬风俗中 , 还成为重要的”信物“ 。在我国湖南区域 , 旧时盛行棺木葬时 , 死者的枕头要用茶叶作为填充料 , 称为”茶叶枕头“ 。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制造 , 呈三角形状 , 内部用茶叶灌满填充(大多用粗茶叶) 。死者枕茶叶枕头的涵义 , 一是死者至阴曹地府要喝茶时 , 可随时”取出泡茶“;一是茶叶放置棺木内 , 可消除异味 。在我国江苏的有些区域 , 则在死者人殓时 , 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层茶叶、米粒 。至出殡盖棺时再撒上一层茶叶、米粒 , 其意图主要是起枯燥、除味效果 , 有利于遗体的保管 。
丧葬时用茶叶 , 大多是为死者而备 , 但我国福建福安区域却有为活人而备茶叶 , 悬挂”龙籽袋“的风俗 。旧时福安区域 , 凡家中有人亡故 , 都得清风水先生看风水 , 挑选”宝地“后再挖穴掩埋 。在棺木入穴前 , 由风水先生在地穴里铺上地毯 , 口中则念念有词 。这时香火绕缭 , 鞭炮声起 , 风水先生就将一把把茶叶、豆子、谷子、芝麻及竹钉、钱币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 , 再由亡者家族将撒在地毯上的东西搜集起来 , 用布袋装好 , 封好口 , 悬挂在家中楼梁式木仓内持久保管 , 名为”龙籽袋“ 。龙籽袋听说标志死者留给家族的”财富“ 。其涵义是 , 茶叶向来是吉利之物 , 能”驱妖除魔“ , 并保佑死者的子孙”消灾祛病“、”人丁兴旺“ , 豆和谷子等则标志子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钱币等则示子孙子孙享有”金银钱物“、”财源茂盛“、”吃穿不愁“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