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光,中国历史上凿壁借光的人是谁?

凿壁借光的人是匡衡借光 。

借光,中国历史上凿壁借光的人是谁?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 。
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匡衡家穷买不起书 。同乡有个富翁家中藏书很丰富 。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却不收分文工钱 。富翁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可就很心满意足了 。”富翁听了,被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从此,匡衡就有了极好的读书机会 。史书上说,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丰富的藏书,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奋努力,终于把他造就成为一位知识学问渊博的学者 。
“借光” 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借光,中国历史上凿壁借光的人是谁?】“借光”这个词,现在已经成了人们普遍使用的礼貌用语,常用于向别人询问或请别人给自己方便的谦辞 。在人多拥挤时,请求别人让一下路,我们会说一声“借光”;搭乘别人的车时,也会说一声
“借光” 。但是,“借光” 一词是怎么来的呢?据《战国策?秦策》记载,战国时期,秦国有个叫甘茂的将军因受人诬陷,不得已逃往齐国 。
走出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南),正碰见苏秦的弟弟苏代要到秦国来 。
两人闲聊起来,甘茂问苏代:
“你听说过江边姑娘们的事吗?”
“我没有听说过 。”苏代回答说 。
甘茂接着说:“江边上有一个姑娘,家里很穷,点不起灯,总是到别的姑娘们点着灯的屋子里去做针线 。
别的姑娘见她老是不带灯油来,就很讨厌她,准备赶她走 。这个姑娘说:‘我因为买不起灯油,所以每次都先到这间屋子里来把房间打扫干净,把坐席安排妥当,让你们舒舒服服地做针线活 。满屋子都是亮堂堂的,你们为什么对我要吝惜一点多余的光亮呢?如果不赶我走,让我继续在这里干活,对你们有什么妨碍呢?但对我而言,借一点光却大有好处,何必赶我走呢?’大家觉得她说的话很有道理,就把她留下了,甘茂接着提出请求:“现在我犯了错误,被秦国赶到关外来,打算到齐国去,情愿替你们做打扫屋子和安排座位一类的事情,希望你不要把我赶走!”
苏代听懂了他话里的意思,马上爽快地说:“好 。
你到齐国去吧,我一定叫齐国尊重你,苏代到了秦国,先对秦王说甘茂离开秦国,实在对秦国不利,并劝秦王用隆重的礼节把甘茂迎回来 。秦王接受了这个意见 。后来苏代回到齐国,又对齐国说甘茂如果被秦国迎回去,实在是齐国的损失,并劝齐王重用甘茂 。于是齐王就留请甘茂在齐国,并拜他做了上卿 。
以后,人们就根据甘茂说的江边上那个姑娘借灯光的故事,用“借光”这个词,表达请求别人在不妨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给予方便的意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