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葵》,相传为清嘉庆年间著名女艺人杨凤年所创制,传世品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 。造型以仿真象生类风卷锦葵为形 。图案规则生动,曲线顺和流畅,形态自然逼真,整体端庄大度,风格古朴雅致 。流卷葵叶,钮饰葵干,把以葵茎枝叶扭曲延伸,与壶身、壶盖所饰筋、纹、叶、茎协调和谐,器形手工艺砂味十足,韵味浓厚,为当今壶界所公认的传统经典之作 。
《风卷葵》的传说
清朝嘉庆年间,宜兴蜀山有个名叫杨凤年的小姑娘,非常喜欢种花 。她家后院里,种的花卉有上百种,一年四季花开不绝,其中有棵锦葵,开的花会金灿灿、黄澄澄,很是好看 。
杨凤年有个哥哥叫杨彭年,做紫砂壶简炼大方,浑朴雅致,精巧玲珑,而且他善于配泥,做出的茶壶色泽古朴,显粒均匀,古色古香 。
这兄妹二人虽然情同手足,可是「艺不传女」是个老规矩,杨彭年从来不肯把技术教给妹妹 。杨凤年以为哥哥是为了自己好,不叫自己将来做泥巴生活,吃泥巴饭,受泥巴苦,所以也不怎么在意 。
几年过去了 。有一次,杨凤年想到作业坊拿把喷壶去后院浇花,刚跨进门,就被哥哥轰了出来 。杨凤年气愤地说︰「我又不是外人,为何连门都不能进?」杨彭年斥责道︰「女人就是不能进作业坊,这是规矩,从今后不准妳再跨进来!」杨凤年受了这样的训斥,伤心地哭了 。哭了一阵,心想︰「女人也是人,我偏不信女人学不会做茶壶,你不把技艺教给我,我偏要自己学本领!」
主意一定,杨凤年就拿些泥料到花园中,整天捏来捏去学做茶壶 。一年、两年、三年,从打泥片学起,慢慢地会做大路货了 。只是老照着现成的式样做,总觉得自己没有真本事 。她想︰我非要做一把别人没有做过的新式样出来!可是究竟做什么式样的茶壶呢?她想啊想啊,想得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人也瘦了 。
那年秋天,刮了几天几夜大风,把花园中的花草吹得倒的倒,断的断,散瓣的散瓣 。杨凤年独自坐在花园中只顾想自己的心事,天凉了也不晓得添衣服,花倒了也不晓得扶持,就那么痴呆呆地坐在那里 。
这个辰光的杨凤年,头脑理想到什么样品茶壶,眼面前就出现什么样的茶壶︰松段、梅桩、佛手、莲花……可是每一种念头都被她推翻,因为不是被别人做过了,就是做出来自己不满意 。杨凤年想着想着,忽然看到面前的一枝花干上顶着一把茶壶 。心里不觉奇怪︰这茶壶式样倒没见过,怎会长在花干上?她把眼睛睁大,定神一看︰啊!这不是一朵锦葵花吗?只见锦葵花在狂风中不停地摇动,被风吹歪了又挺起来,吹歪了又挺起来,花瓣被吹得卷拢来,再卷拢来,但始终不散 。再看看四周被摧残的花草,杨凤年不禁赞叹道︰「风狂炼精神,好一朵锦葵花!」她心里霍地一亮,随即决定按狂风中锦葵的形象做一把茶壶 。
她站在那里,围着锦葵花左看右看,看了整整三天三夜,看到睁眼,闭眼不见别的,只见一朵锦葵花的时候,就开始做茶壶 。一连做了七七四十九天,茶壶终于做成了 。她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风卷葵」 。
杨凤年做好茶壶,生怕哥哥作梗不让烧,就暗地里托人装到窑里 。等到开窑出货,没有哪一个行家不说这把茶壶手工精细,心裁独出的 。消息传到杨彭年耳朵里,杨彭年哪里肯相信?等到茶壶送上门来,杨彭年捧起茶壶一看,吃了一惊︰「啊!我妹妹做的?好手艺!好手艺!」
因为妹妹这把壶的好,杨彭年对杨凤年再也不保密了,兄妹两人在一起做起茶壶来 。从此,杨凤年勤学苦练,练好功夫,配合哥哥做壶,成了紫砂陶历史上首位著名的女艺人 。
《风卷葵》当是杨凤年创制
《风卷葵》的传说,在宜兴地区流传甚广,笔者曾在七○年代采访中多次听人讲述 。上述传说主要系陶业界前辈徐祖纯、吴庆童老人在七○年代后期所讲述,并由笔者整理成文 。在传说中,有经历、有过程,对照传说与史实,笔者浅析如下︰
一、 传说与史实相同点:
1. 历史时代背景相同 。传说中谓︰「杨氏为清嘉庆年间人 。」根据《宜兴县志》、《丁蜀县志》、《江苏省志.陶瓷工业志》记述与传说相一致 。如《江苏省志.陶瓷工业志》载︰「杨凤年,字玉禽,亦称杨氏,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
2.家庭背景相同 。传说中谓︰「杨氏是制壶名家杨彭年的妹妹 。」根据《宜兴县志》、《丁蜀县志》、《江苏省志.陶瓷工业志》记述与传说相一致 。如《江苏省志.陶瓷工业志》载︰「杨凤年……系杨彭年之妹,为紫砂工艺史上最早的女名家 。」
3. 传说与传世品相符合 。传说中谓︰「《风卷葵》为杨氏所首创,并述其创制过程 。传世品杨氏《风卷葵》,原为宜兴丁蜀工商界人士、前辈华荫堂所收藏,于七○年代后期赠与宜兴陶瓷陈列馆 。该品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的古陶馆中 。
4.传说与历史评价、记述,与传世品风格特点相一致 。如《江苏省志.陶瓷工业志》中评介杨氏「其制品构思丰富,浮雕精美,成就可与杨彭年媲美……名作风卷葵壶似锦花瓣点缀全壶,花姿卷翻,形态逼真 。」
5.传说中「兄妹二人一起做茶壶」的记述与史实相一致 。在许多史籍中都有「杨彭年、杨凤年为陈曼生订壶制壶」的记载 。
二、 传说与史实不同点:
1. 传说杨氏制壶为自学,是瞒着杨彭年自己制壶成功的 。这一点恐怕不是历史史实,更像是民间传说流传中加工成的文学色彩 。杨氏承袭祖传,这在其壶艺技法的讲究中可以领略 。清嘉庆期间,制壶技艺十分讲究,传统成型及传授技艺亦比较讲究 。拜师学艺这一套礼仪更为讲究,杨氏「自学成才」在历史的背景中是不大可取的,亦仅是文学色彩中的加工而已,与史实中的事实是不相一致的 。
2. 传说杨氏《风卷葵》是杨氏第一次创制出来的新作品,这无疑是撰写出来的 。紫砂茗壶的创制,应该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天长日久的经验积累中,在技艺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加以创新 。从传世品《风卷葵》中可以看到杨氏高超的技艺,看到这种繁而不杂的布局,规而有序的安排,端庄大度,圆润古朴,是功底和技艺已经纯熟升华的表示 。这也应该说是艺不离手,千锤百炼的结果 。因之,杨氏「首创新壶」无拜师学艺之说与紫砂制作技艺的工艺技法运作规律不相符合,也可以说这与史实中的制壶实际情况,运作规律是不相一致的 。
3.传说杨氏《风卷葵》在创制过程中面对「风卷锦葵」,瞒着哥哥杨彭年,偷偷用泥捏制而成,这也是脱离实际的 。紫砂陶艺是特殊的工艺陶,除了需要独特的材质,需要独特的成型技法,还需要精制许多不同的特制工具才能完成其创制 。没有配套的工具,要制作出如此精湛的名壶是不可能的 。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也与史实中的事实是不相一致的 。
4.传说中谓「艺不传女」,「女人不能学制茶壶」 。在这一点上,亦是与史实中的事实有距离,因为宜兴名曰「陶都」,宜兴窑场以生产日用陶器为主,而日用陶器在明清时代以家庭作坊式进行手工业操作,「妇随夫唱」、「妻帮夫制」、「妹替兄长做小手」,「子女为父母操杂务」是常有之事,平常的操作,凡是女人能做的,凡是女人能帮得上忙的,窑场上从没有「男女之分」、「男女之别」 。紫砂陶是从日用陶中脱胎、分化、演变、发展,自成体系的 。紫砂应该说从一开始就有女人参与,没有像其它特种工艺中有「艺不传女」的习俗和现象存在 。因之,在这一点上,传说与史实亦不相符合 。
传说与史实的关系
三、 通过传说与史实关系中相同点、不同点的浅析,可以得出结论如下︰
杨凤年为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制壶名艺人,亦是历史上首位技艺出众的女艺人之一 。她所创制的《风卷葵》等历史名作,是在承袭祖传,亦在兄长杨彭年的传、帮、带下,通过继承传统,基本功训练,技艺不断提高的境况下,不断探索、追求,才创制成功的 。亦是在不同爱好、兴趣广泛的艺术感染熏陶中,从女性特有的审美观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才形成自己与兄长杨彭年不同的艺术风格的 。也可以这样认为《风卷葵》是在杨彭年创作旺盛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之后,经过她巧妙构思、精心设计、精工细作,才取得的成果 。(注︰清干隆、嘉庆年间许龙文、许升候所制《风卷葵》因定式不同,传世品难以考证,故另行探讨 。)
四、 值得商榷的问题:
据顾景舟主编、徐秀棠、李昌鸿副主编的《宜兴紫砂珍赏》一书介绍《风卷葵》其品时说︰「世传杨氏为杨彭年胞妹,擅制花货,制壶之技优于其兄,此件风卷葵仿大亨所创造型…… 。」其言词定论,笔者以为还有许多商榷之处 。
1. 据《宜兴县志》、《丁蜀县志》、《江苏省志.陶瓷工业志》载︰杨凤年为「清嘉庆制壶名工」,「清嘉道年人」,邵大亨为「清道光年人,且年少成名 。」可见杨凤年年龄大于邵大亨,技艺生涯早于邵大亨 。杨凤年的风格与紫砂花货相一致,所创制的《风卷葵》极有可能早于邵大亨 。且杨氏传世品留存于世,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 。而邵大亨其《风卷葵》虽见于史册,却没有传世品可查考 。再者,邵大亨以紫砂光货著称,紫砂花货如何,史无记载,亦无传器 。因此不能断言下定论说︰「杨氏《风卷葵》仿大亨所创造型 。」
2.杨凤年「制壶之技优于其兄」,实乃《宜兴紫砂珍赏》作者的一家之言 。杨凤年兄杨彭年技艺之精湛,史有公论 。杨彭年以紫砂光货取长,杨凤年以紫砂花货取长,二人风格不一,难分高下,不可妄加评介 。其品位高低,壶技高低,很难用统一标准所衡量,只能说各见所长,各持风格特点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3.杨彭年以《彭年壶》闻名于世,对紫砂材质的配置、运用、沿进、发展,对紫砂造型的形制研究、设计、创新、开发,对紫砂工具的改革、改制、讲究、运用,与文人合作所开创的镌铭、刻画、字画一体,文化底韵的风格特点,在清嘉庆年间都为首屈一指 。且对壶界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其历史上的地位、贡献、成就,对紫砂历史的发展,有其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之,处于同时代的杨凤年与杨彭年相比较,还是有差距的 。杨氏「制壶之技优于其兄……」之言词偏颇 。笔者以为︰对其历史人物,名人名作的鉴赏和评介,应该慎重再慎重,谨慎再谨慎,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全方位评介 。这一问题的提出,有待壶界同仁探讨指正 。
古今辉映的《风卷葵》
《风卷葵》问世之后,因其造型的简洁明快,曲线的顺畅自然,图案的规范端度,形态的生动活泼而成为紫砂花货的传统经典之作,成为人们争相追逐、仿效、示范之品 。在工艺技法上,造型气度上,精神追求上,神韵内涵上,当今仿制成功,并可与之媲美,有过之而无不及者,首推汪寅仙 。
汪寅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紫砂花货著称于世 。1979年夏秋之交,汪寅仙以其女性的独有眼光,为丁蜀镇工商界人士华荫堂所捐「宜兴陶瓷陈列馆」收藏之珍品杨氏《风卷葵》所吸引,她崇尚杨氏作为一个紫砂女艺人,在历史上所建树的成就,所创制的历史名作《风卷葵,所体现出来的一位女性的艺术追求,所体现出来的当时代的女性美 。汪寅仙认为︰杨氏是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性的代表,女性的典范,世紫砂壶史上首位闻名于世的女艺人 。她为《风卷葵》的造型艺术,巧妙构思所吸引,所感染,所激动,所兴奋 。于是,汪寅仙从「宜兴陶瓷陈列馆」借用《风卷葵》,决意仿制 。在宜兴紫砂工艺厂研究所里,汪寅仙反复观察、审视、揣摩,用同是一个女性的心思、眼光、思想,去细细体味,细细品尝,细细咀嚼 。用一种崇敬的心情去领会,去思考,去深思熟虑 。用一个艺术家的思绪去畅想,去感觉,去思古想今,心领神会 。简直到了爱不释手,难以割爱的地步 。
汪寅仙用今人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上的传统之作,温古而知新,温古而为新 。对照传统,汪寅仙认为;杨氏《风卷葵》符合历史时代,但距今人的要求还有值得推敲之处 。诸如︰口颈是不是灵秀一点?工技上是不是可以再细一点?流是不是显得朴一点?腹部处理是不是稍削一点?把是不是稍粗一点?形体是不是稍弱一点?
汪寅仙把看法、想法与同处一室的顾景舟交流,得到顾景舟的认同与指点 。顾景舟指出︰「对于传统名作,追求要更完美一点!」在顾景舟的鼓励支持下,汪寅仙把自己对《风卷葵》的认识,体会完全结合到壶中,融进自己的艺术追求中,汪寅仙仿制《风卷葵》获得了成功 。
汪寅仙的《风卷葵》形体更圆润,更饱满,由于腹部处理圆浑,流处理清秀灵气,把处理规正工细,整体呈现出端庄稳重的风貌 。由于口颈处理稍挺,呈现精神抖擞、神气十足状,显出韵味交加,更符合时代的精神 。由于点线面处理自然交融,协调和谐,奏出行云流水般的节奏韵力 。由于工细精巧,细部处理严谨,更符合今人对壶艺的审美要求 。就这么完美一点,讲究一点,细腻一点,圆润一点,饱满一点,灵秀一点,历史的《风卷葵》与当今的《风卷葵》交织成一组自然和谐的协奏曲 。这就是日用艺术、造型艺术、文化底蕴、精神面貌的真实再现,也就是紫砂花货所展示的自然、生动、细腻、逼真、生机勃勃的风貌英姿 。更充分体现的作者的心灵相通,艺术追求,工艺技法追求,天人合一和充分显示生命力象征的时代特点和时代特征 。
【杨凤年与风卷葵的故事】可以说,杨氏《风卷葵》的生命力长盛不衰,汪寅仙《风卷葵》的生命力也同样长盛不衰 。
推荐阅读
- 寄生黄_寄生黄的功效与作用
- 黑枸杞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呢
- 方解石_方解石的功效与作用
- 银杏肉苁蓉片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 透骨香_透骨香的功效与作用
- 枸杞菊花茶的禁忌有哪些 菊花茶的禁忌与功效作用介绍
- 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 枸杞红茶菊花茶的禁忌有几种?菊花茶的禁忌与功效作用
- 祁门红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 创造与魔法树脂哪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