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疗法作用中医艾灸疗法的治病办法

一、中医艾灸疗法作用都是什么1、温经散寒
【中医艾灸疗法作用中医艾灸疗法的治病办法】按照中医的说法,人体的运行主要是气血在经络中运动 。如果气血出现了亏损,那么身体就会出现毛病 。艾灸就是给我们的经络穴位进行温热性刺激,最终达到温经散寒,令我们的身体气血运行回归正常 。所以,在平时,艾灸对于治疗气血运行不顺畅引起的腹痛等等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 。
2、行气通络
经络连接着我们体内的五脏六腑、肌肉和皮肤等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经络是人体内至关重要的“公路” 。如果人体经络阻塞,那么就会出现气血不调,出现疼痛、肿胀等现象 。艾灸的作用就可以疏通经络、调节阴阳 。
3、扶阳固脱
中医上认为,除了正气之外阳气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之一,甚至决定了我们的寿命长短 。如果体内阴盛阳衰,那么体内就属于阴寒,导致身体出现元气亏损、身体虚弱的现象,例如手脚冰冷等等 。想要治疗这种现象,扶阳固脱是非常有必要的,艾灸就可以担任这样重要的角色,只要用大艾柱重灸关元、神阙等穴,就可以很好的治疗 。
二、中医艾灸疗法的分类1、艾卷灸
艾卷灸也就是直接燃烧艾叶卷来进行治疗保健 。不过,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穴位应该选择不同的艾卷灸方法 。常见的艾卷灸方法有3中,分别是艾条灸、温和灸和雀啄灸除了使用的艾叶卷中的药物不同,针灸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
2、温针灸
这是针法和艾灸结合的一个典例,温针灸除了使用艾叶之外还需要毫针来帮助 。主要的操作方法就是将毫针刺入身体的腧穴,记得需要留针 。然后将艾绒捏在针尾上,然后点燃艾绒 。等全部艾绒燃烧结束之后,清除干净灰烬,取出毫针就可以了 。
3、直接灸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艾灸方法,直接取出适合的艾柱,点燃之后直接放在皮肤上方治疗 。这种方法分为是否有瘢痕灸,主要取决于是否要将皮肤烧伤化脓 。
4、间接灸
艾柱直接接触皮肤的艾灸方法我们称之为直接灸,那么一些需要隔开皮肤的方法我们就称之为间接灸 。所谓的间接灸指的就是用药物将艾柱和人体的皮肤间隔开来,常见的间接灸方法有生姜间接灸、大蒜间接灸等等 。
三、中医艾灸的历史发展一、“灸”字,在现存文献中,以《庄子》最早提及 。如《庄子·盗跖篇》载孔子劝说柳下跖,碰了个大钉子,事后对柳下季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 。但“灸”的本字是“久”字 。如1975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奉墓竹简(法律文书)《封诊式·贼死》中载,“男子丁壮,析(皙)色,长七尺一寸,发长二尺,其腹有久故瘢二所”,此“久”即“灸”之本义,训为灸灼 。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脉法》、《武威汉摹医简》中均作“久”字 。“久”以后演变为“灸”字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灸,灼也,从火” 。从甲骨文字形的研究考证,现代胡厚宣认为,“我释床,亦即庥字……字当象一人卧病床上,从木象以火艾灸病之形” 。灸法已在殷代出现 。康殷认为在商周初期灸法、熨法已普遍流行 。
二、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 在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就已开始用火 。陕西蓝田人在100万年前就有用火的痕迹,北京周口店人在50万年前已经掌握了用火的方法,并已能保存火种 。《庄子·外物》载:“木与木相摩则燃”,《绎史·大古第一》载:“燧人钻木取火,炮生为熟,教人熟食” 。人们在百万年的加工石器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现摩擦生火的事例,从钻木、刮木等生产实践所引起的燃烧中,逐渐获得了有益的启示,终于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此种简便的方法,直到解放前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仍在使用着,如佤族用木棒上卜交互摩擦取火,苦聪人锯竹取火,黎族钻木取火等 。火的发现和使用跟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火的掌握既可使人类躲避猛兽的侵袭,可以熟食,又可抵御严寒酷冬的恶劣气候,还可将树木等用火燃着后灸于患处,祛除寒邪,解除痛苦 。
三、灸的材料的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对灸火的材料亦有所选择,至《黄帝虾蟆经》已载有松、柏、竹、橘、榆、帜、桑、枣等八木不宜作为灸火之说,因为其对人体有所伤害,所以逐渐被淘汰,但桑树灸在后世亦有用之者 。槐木火灸,病疮易瘥,但艾叶熏灸则疗效最著,故以后才逐渐多用艾叶来代替其它灸疗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   
四、中医艾灸疗法的治病办法中医针灸疗法: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 。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 。
1、感冒:取大椎、合谷、风池,都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
2、呕吐:主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
3、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50分钟,每日针一次 。
4、关节痛:腰脊痛取肾俞、昆仑;膝关节痛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先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再艾灸20分钟 。
5、痛经:经前或经期腹痛取中极、三阴交、内庭,先刺内庭,再针三阴交、后针中极、三阴交 。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 。
6、经后腹痛: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
7、牙痛:上牙痛取下关、内庭,下牙痛取颊车、合谷,针刺,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
8、便秘:取支沟、天枢、长强,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
9、落枕:取落枕、大椎、后溪,针刺 。落枕用泻法,大椎、后溪,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 。
10、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取中极、血海、三阴交、太冲,均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 。2.月经后期:取命门、肾俞、关元,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
11、腰痛:取肾俞、委中、腰阳关,针刺,用泻法,留针30分钟,如是腰痛日久不愈的,加艾条灸命门20分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