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传统糕点

蒋大顺米查肉
蒋大顺米查肉是安徽安庆地区汉族传统名优小吃 。肉质酥烂,味透香鲜,米查粉吸收油脂有特殊芳香,食而不腻 。
历史文化
清明的粉蒸肉,另有一种做法,下面铺一层青乎乎的蓬蒿,上面盖一层
做法
肉是肥瘦相杂的五花肉,切成长方形,先冷水后温水再净布敷干,还需用刀背在肉上横批 。上好料的肉片用小瓦锅盛放,大火先蒸一小时,稍加冷水,再小火焖半小时 。如此繁杂工序,少一道就不是原汁原味了 。片肉的规格,长二寸五,宽一寸三,厚一分,为防蒸熟后变形,还需用刀背上在肉上横批二三刀 。拌料主要有虾米末浸泡的红方腐乳卤、白糖、硝水、曲酒、潭粉蒸肉粉等 。
歙县石头馃
石头馃,徽州风味小吃名品 。徽州传统面食,早在清代即负盛名,是有口皆碑的美食 。古城歙县的街头食摊,可以见到一种平底锅里放着一种扁平的面馃,上面压着一块油光滑亮的黑石头,面馃发出“嗤嗤嗤”冒油响声,喷发出袭人的异香,行人见了此种馃子,往往驻足,等候品尝其味 。这种馃子是用石头压扁的,所以俗称“石头馃” 。过去,徽商外出,都要携带这种馃子,是徽州人最爱吃的点心 。从原料上分,这种馃子有米粉馃、油面粉馃和玉米粉馃三种 。馃心一般是春上采摘的香椿嫩芽,去汁晾干,切碎后拌上猪肉丁和炒熟的黄豆粉 。将这种馅卷在面皮中,然后压或扁圆形即成石头馃子 。在平锅中焙熟即可食用 。
历史文化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从渔梁坝上岸来到凉亭歇息,只见亭中有个卖馃摊子,便令随从买了一个吃着,觉得又香又脆,很有味道,连声称赞:“好吃,好吃!”他付了加倍的钱以后,又赠送卖馃人一枚“福”字小印,叫他在馃上印上志号,以便下次来吃 。并告诉摊主以后遇到什么难事,可凭这颗小印去找官府 。自从馃上盖了“福”字印志以后,顿然门店若市,生意兴隆,独占食摊 。这样一来,引起了同行的嫉妒 。当地有一恶少,受人指使,寻衅滋事,一脚踢翻了摊主的平底烤锅 。由于用力过猛,锅片飞起,砸瞎了自己的左眼 。同伙见此情形,便把摊主抓到官府评理 。摊主急中生智,连忙将那枚福字小印呈给知府 。知府接过小印一看,只见边款刻着“乾隆御制”四字,马上喝令退堂,向摊主赔礼道歉 。从此,再也没有恶棍敢来欺负那个摊主了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徽州府城,“福”字香椿馃也就随之身份倍增了 。
做法
石头馃用猪五花肉丁和炒黄豆粉拌成馅心,用面皮包上,收口捏紧,用木碾推擀成圆饼形状,然后放在平锅中炕烙,每个饼子上放置一块石头(现在仍放一块特制的砖头)压着,放石头的目的是为了均匀地传热,以使馅心熟透,边炕边按动石头(饼子不用翻身),促使内部油脂渗出,一直炕至熟透取出即成 。咬开后香气扑鼻,滋润味美,如配汤食用,其味更佳 。馃是当地人的俗称,制作中用石头压,故称石头馃,亦称黄豆肉馃 。
雷官板鸭
雷官板鸭,是安徽省来安县水乡小镇雷官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名菜,因其产地来安县雷官集而得名 。起源于清同治年间,板鸭制作采用宰、卤、晾、煮四道工序 。板鸭外表色泽光洁,呈乳白色,食之肥而不腻,松嫩可口,咸淡适中,味鲜醇香,诱人进食 。“雷官”牌板鸭系选用当地麻鸭或瘦肉型樱桃名鸭,经陈年老卤、传统配方加现代方法精工制作 。做出的板鸭皮白、肉红、骨头绿 。现主要产品有,板鸭、红扒鸭、精花鸭、烤鸭、白条鸭以及鸭掌、翅、舌、肫等小包装方便食品历史文化 。
作家曹玉模1982年尝食后,撰散文《过雷官集》发表于1982年3月3日《文汇报》 。文中称赞雷官板鸭“薄如方片糕,嫩的不用嚼,咸淡随口味,一嚼油直冒” 。“雷官”牌板鸭1997年被评为安徽省乡镇企业优质产品,1998年省政府授予“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
做法
煮熟的雷官板鸭切盘后,有四句话描绘它:“薄如方片糕,嫩得不用嚼,咸淡随口味,一咬油直冒 。”蒸煮板鸭的方法很讲究 。煮前,用温水洗净表面皮层,在温水中浸泡,直至鸭肉回软 。煮制时,水中放少许拍碎的生姜、葱、两粒茴香,并将茴香一粒,葱一根、姜数片,从鸭翅下开口处塞人肚内,再用一根长约4厘米的斜面空心竹管,插入鸭肛门半截,以利汤汁在煮时内外对流 。要先将锅中冷水烧温,将鸭子放进去;腹内灌满锅内的水,浸两分钟后拎鸭脖提起,使腹内的水通过竹管流空,再灌满锅内的水,盖上锅盖,把水温升到90度,浸煮15分钟 。第二次将鸭腹中水流空,灌满锅内的水,并将鸭子翻身,再温火煮20分钟,将水烧沸,停火焐10分钟,捞起稍加冷却后即可食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