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与悟禅

茶、禅、文化三位一体 , 早有定论 , 毋需我这等闲之辈多嘴饶舌 , 更不敢以文人学士自居 , 讲究品茗的雅兴 , 奢谈茶道的韵味 , 进而借“茶”发挥 , 托物寄情 , 讽喻时弊 。抑或悟入“禅道” , “对清茗而遐思 , 啜茶汁而神清” , 甚至干脆常与高僧同座对饮 , 进入那“清茶皓月照禅心”的佳境 。
我只知道 , 茶同柴米油盐酱醋一样 , 是寻常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 , 解渴生津消食 , 提神醒脑 , 延年益寿 , 每天少不了它 。我外婆就很喜欢喝茶 , 用自种自制的茶叶加上腌菊花、熟芝麻、炒黄豆 , 每天要喝几大碗 。外婆身材瘦小 , 体质孱弱多病 , 竟活了近八十岁 , 茶或许起了很大的作用 。外婆半躺在睡椅上 , 慢条斯理地喝茶 , 悠闲自在、安祥恬静之态 , 至今仍历历在目 。禅家说 , 禅是“平常心 。”外婆喝茶 , 大概有禅意在吧 , 只是外婆斗大的字不识几个 , 完全不知什么茶与禅罢了 。
我长期从事机关工作 , 因而养成了爱喝茶的习惯 。社会上不是早就流行着“八点上班九点到 , 一杯茶水一张报”的顺口溜 , 来调侃讽喻某些机关某些干部的无所事事吗?而我喜欢喝茶 , 似乎更与夜半三更赶写材料有关 。材料要得急 , 却思路阻塞 , 无从下笔 , 便搜肠刮肚地想 , 接连不断地喝茶 , 直喝得肠胃乃至整个身体恍惚成了漏斗 。我把茶当成急于到达彼岸的桥梁 , 忙着攀上绝顶的云梯 , 催产的针剂 。为了某种目的 , 作为某种手段 , 如此喝茶 , 还能有禅意么?
我现在仍爱喝茶 , 尽管毋需再在夜半三更赶写材料了 。在家读书看电视 , 喝;在单位上办事开会 , 喝;出差下乡 , 车上、旅馆里 , 喝 。时多时少 , 时快时慢 , 茶叶也时而嫩芽毛尖 , 时而粗梗老叶 , 渴来即饮 , 概不讲究 。是“喝”非“品” , 没想过是否有禅意在 。大名鼎鼎的周作人所描述的“当于瓦屋纸窗之下 , 清泉绿茶 , 用素雅的陶瓷茶具 , 同二三人共饮 , 得半日之闲 , 可抵十年的尘梦 。”那才是“品” , 文人学士所津津乐道的“品” 。也许只有那种高雅别致的“品” , 才能悟出禅意来 。
有人无不遗憾地说 , 修水是宁红茶的故乡 , 如今宁红减肥茶、梅山神茶蜚声海内外 , 本县却没有一个茶馆 。乍听颇有同感 , 细想不以为然 。喝茶应喝个清静自在 , 何必去茶馆那乱哄哄的地方凑热闹呢 。三五成群 , 谈天侃地 , 说古道今 , 岂不有显山露水之嫌?若是提到不平事 , 生起不平气 , 以致怒发冲冠 , 拍案而起 , 岂不自损了茶的功效?幸亏县城无茶馆 , 即使有 , 我也绝不会光顾片刻的 。
【喝茶与悟禅】最近 , 一深圳亲戚送我一包苦丁茶 。我不知其性 , 撮了一大把泡上一杯 , 结果苦于黄莲 。一翻阅资料 , 才知道这茶叶苦而甘 , 性凉 。接连冲泡了好几杯 , 那苦而甜的滋味竟是绵远悠长 , 几天过去 , 仍有些醉酒似的感觉 。回味再三 , 还觉得真有些禅意在里面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