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美从公司老板到员工对办公室环境的期望迥异硅谷创业者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办公室的舒适是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基本要求,这种舒适是全方位的,大到公司地址的选择、办公室空间的预留、健身等生活场所及设施、餐饮服务,小到办公桌和电脑及显示器的配置、灵活的上班时间等 。如果是偶然也就罢了,但老杨发现的现状是,美国公司从投资人到老板再到员工,都认为这是应该、必须且合理的!对比一下,中国则是全面相反的还差不多 。如果公司创始人拿着一大笔钱先用于装修办公室、给员工办食堂,投资人会怎么想?甚至员工真的会觉得这个老板靠谱?
举个例子说吧,Airbnbn美国总部只有两三千人,分布在三个楼;但其实一个888号五层的大楼,起码一万多平米,要在中国装下这两三千人都是豪华办公室了!更别说这条街处在旧金山的市中心,租金也是高的离谱 。对比一下中国,哪个成立不到10年、去年才刚刚宣布盈利的公司敢这么玩?
第二,算是推而广之吧,中美公司对“福利”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
中国对“好福利”的企业最大的理解就是一个字“钱”!只要多发钱就能算福利好,其他的都可以是浮云 。华为是公认的高薪酬高付出,加班程度业内闻名,但我不止一次听到对华为“福利好”的评价——基本上中国的公司“好不好”与加班时间是正比的吧,而公认好福利、很休闲的超大型国企员工又被大家认为竞争力不强 。
但美国就不一样了,给员工一个能解除后顾之忧的工作环境是起码且重要的福利,这里面当然包括适合(其实就是足够多)的薪酬,但其他肯定还有,包括绝对不多的日常工作时间、合理的假期等等 。
第三,中美对员工加班和工作量的考核迥异 。
互联网人员到底要上班多长时间?在国内频频出现诸如“996”这种没有最累只有更累的讨论中,硅谷似乎依然在慢慢地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不能说悠闲,但一定不能说繁重 。
Airbnb接待我们的一位负责中国业务的总部工程师这么介绍他的日常:“早晨一般9点多起床,然后10点半左右出发,11点前后到公司 。处理一下邮件什么的,12点去吃饭 。然后下午工作,大约7点左右下班 。”当我们问道是否加班时,他表示,如果有一些紧急项目当然也会加班,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
差不多先这些吧——虽然不免有点以偏概全,但中美企业对员工福利的差异可见一斑 。
那么,在我们眼里身在福中的硅谷互联网员工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呢?他们会觉得自己在“享福”或者养老吗?
答案是不!
到底怎么叫“用好人”?硅谷互联网人如何看待高福利与竞争力的关系
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当老杨问到接触到的硅谷互联网员工对这些福利的态度是,他们的普遍态度就是:这是他们应得的 。
从这些员工的言谈话语中,大概能体现出这么几个意思:
在硅谷,这些福利是标配 。如果哪家公司没有这些福利,那肯定招不到优秀的人才;招不到人还谈什么企业发展?
2. 大家只看到了这些公司的高福利,但却没有看到能够有资格享受这些高福利的人,本身就是顶尖的人才 。以Airbnb为例,据其员工介绍,今年应届毕业生,Airbnb收到高达1.6万份简历,面试了两三千人,但实际入职的只有20人!换言之,这些人本身就是×××挑一的社会精英,为什们没有资格享受最好的福利待遇?接待我们的工程师不无自豪的说,能来Airbnb的人,谁手里没有几个Offer?谁每月不接到几个猎头的电话问在这边是否不开心、有没有兴趣换个地方?
3. 在人员效率上,他们的看法并不一样 。国内企业的管理者的常规思维是:用较低的成本起步,发展之后逐步提高福利待遇、寻找更牛的人,如此循环 。但硅谷的基本逻辑是:不寻找最好的人,公司怎么能有发展呢?因此,国内公司的基本思路是把人的效益用到极限;但硅谷公司的基本思路,却是让员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发挥出最大的创造性!
对比到这里,老杨想起来一句话:所有的企业管理教科书都认可和强调,“选好人、用好人、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但到底怎么叫“用好”,这还真是个问题 。
思路决定方向!中美视角和体验差异背后的思维逻辑
当然,我们关注的是,不同的管理模式究竟有怎样的结果呢?但这个问题有点过大,估计是专家们需要讨论的 。老杨仅从两个类似的细节和片段做一下对比 。
曾几何时,中国的互联网业务风起云涌,所谓“新四大发明”给国人巨大的自信心,包括人工智能之类的未来在中国的说法也甚得人心 。但显然,这种观点并未得到硅谷年轻工程师的认同 。
在Twitter,很难避免地,我们聊起了Twitter无法在中国开展业务 。Twitter一个工程师很西方地耸耸肩,说:“这个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事情,没办法;不过,我们还有世界其他一百多个国家呢……”能看出来,这是在Twitter的中国人很自然的想法,没有矫情、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一种很自然的想法 。
类似的情况在Airbnb也类似 。聊起中国的业务,有同去的国内朋友介绍他的体验,说在中国的体验并不好 。Airbnb中国区的朋友很真诚地表示歉意,但言谈话语之间,他们还是很自信地认为,凭借全球190多个国家的经验,他们在中国也会取得成功 。
简单说吧,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生而中国、兴而中国、往往衰也中国,即使在中国成功了甚至垄断国内,也很难走出国门——看看百度和微信就知道了 。换言之,99.9%的中国企业的目标,不需要称霸中国,只需要被BAT收购就心满意足 。但硅谷的创业公司,从诞生的那一天起,看的就是全世界的业务,就是怀着为全世界人民的理念——这个还真就不是口号,从老板到员工,就是这么想的 。
【硅谷创业者,硅谷大公司有哪些员工福利?】这种差别,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初创企业估计看不出什么区别——甚至老杨认为这些很可能导致硅谷创业企业的死亡率要高于国内;但对走过小康的公司来说,是否就是中国尚未产生太多“伟大”互联网企业的瓶颈所在呢?
推荐阅读
- 减肥早上运动有哪些?
- 唐山为什么会发生大地震
- 中国青年创业者,如何看待青年返乡创业问题?
- 重大资产重组是利好吗
- 大气包公交车
-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的特点介绍
- 男人最沉稳的昵称大全四个字 成熟稳重男人网名四个字
- 跑步能瘦腿吗,跑步瘦腿6大必知注意事项
- 孔雀东南飞的段落大意是什么急求
- 有关于节电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