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规矩,建盏这一行里也不例外 。据说在建盏这一行里就有这样一条被匠人们默许了的不成文的行规——&"砸盏&",即建盏出窑之后,一旦有&"残次品&"出现,一律做销毁处理,一个个地哐哐地挨个砸得稀巴烂,绝不容许留有丝毫情面 。
偶然有一次亲眼目睹&"砸盏&"盛况,确实一点也无法理解 。看到那些盏一个个被砸碎的时候,多少有些痛心 。然而,睁大眼睛仔仔细细地把那些杯盏给看了个遍,完全没有看出半点&"残次品&"的痕迹 。
又一想即使有那又怎么样呢?这些杯杯盏盏的,好歹是辛辛苦苦地做出的,看到成品之后,大有泥土变黄金的意思在里面 。虽然砸得不甚&"潇洒&",多少觉得他们这样做绝对是一种赤裸裸的&"浪费&",费劲千辛万苦,这些&"烂泥巴&"才终于&"变废为宝&",出窑的不过是那么几个,也不见得它们长一幅歪瓜裂枣的面相,或者是动不动就有&"露馅&"的风险,不是就没有烧出几条&"花纹&"吗?简直小题大做,完全的败家子作风 。
但是随着对建盏,对陶瓷,对紫砂这个手工制作行当越来越深入的接触之后,才发现之前的那些想法绝对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
首先来说,建盏这个行当不仅水深,甚至可以说是深不可测 。就建盏的历史上来看,它从享有尊贵身份,被奉为大宋天子的御用贡品之日起,到今天已有近千余年的发展史 。
市面上一把普通的建盏,其卖价可达500-800元一个的均价,更高一点的或是烧制出来的纹理较为独特,制作的历史相对较为久远的,比如说是出产于宋明等时期的古董级别的盏,其价格相应地就能在拍卖行卖出天价 。
尽管我们从不避讳它的皇室血统,以及与生俱来的尊贵身份,但我们不得不把那些附加在建盏身上的名头归功于建盏制作匠人的高超技艺,如果没有他们的一番惊心制作,建盏又如何能一石起千层浪呢?
建盏之所以能够为天下名士所称道,名重天下,当然要归功于它独一无二的的曜变&"花纹&"了 。比如说在建盏界比较出名的兔毫盏、水滴盏等,如果没有这些独一无二的斑纹,这些盏一下子就黯然失色了 。
【建盏行里盛行的“砸盏”文化,究竟是另有隐情,还是仅仅只是一种浪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变化万千的纹理也是我们把和其他泥塑作品中区别开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自然,我们也就可以把它与建盏价值不菲的原因相互联系起来 。
作为一名资深的制盏匠人,每一位匠人都有自己的一些坚持和想要守护的东西,而制盏匠人们想拼命守护的就是一份有千年历史积淀的制盏技艺,是在保护最为正宗的&"中国符号&" 。
可能很多茶友也有像我一样的误解,有的甚至认为&"砸盏&"只是在炒作,是为了是往廉价的泥土上&"贴金&",制造出建盏稀有少量的假象,来借此提高建盏的身价.......一时间对建盏匠人们&"砸盏&"的这种行为,人们报以了太多的误解,一时间也导致骂名如潮,但当我们对它的制作技艺稍有了解之后,也才更能体会匠人们的一番良苦用心 。
放眼望去,整个建盏行或者说是泥塑行里的手艺人,他们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比什么都更加重要 。但市场上又混迹着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谋求更高的商业利益,他们不惜以损坏建盏匠人的名誉为代价,这也在无形中损坏了一些知名匠人的名声 。
对于一个有职业操守的匠人来说,他们绝不允许自己制作出来的残次品流入到市场上,这也使得他们不仅对&"正宗&"&"地道&"的建盏制作标准谙熟于心,而且每个人在各自的心里也都自有一杆&"称&" 。
多少年前,建盏也曾在一代手艺人的手中失传,好在20世纪80年代终于又恢复过来,他们当然也明白什么会使建盏传承面临风险 。
因此,为了避免或者说减少建盏市场上&"鱼龙混杂&"的混乱局面,每一位业内人士深知在建盏这样一个别人眼中的&"暴利&"行业里,必须遵循一个固有的市场流通标准,&"砸盏&"算是其中的一项 。
为了制作出一把真正能被匠人们称得上&"好&"的或者说是&"过关&"的盏,能使胎质厚实坚硬、釉面质朴且纹理变化多样,就算把那些千辛万苦做出的盏&"恢复出厂设置&",甚至于付出倾家荡产的沉重代价在所不惜 。
一位有多年建盏制作经验的老师傅曾经说过,在他们这一行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烧龙窑就是在烧钱&",因传统的建盏多用&"龙窑&"烧制,所以其中的烧龙窑指的即烧制建盏 。也就是说在一窑建盏的烧制过程中,首先得投入大量的资金在里面,虽然用来制做建盏的原料——粘土,在常人的理解上非常廉价,但资源有限的道理谁都懂,而它们也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的数量相对有限,既然不是那种遍地开花的土,也就意味着光是要寻找到这些泥土,都要花费大把时间 。
据了解,一只制作精良、品质上乘的盏,它们的成品率都是极低的 。这是因为,建盏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在其中加入含铁量极高的三种有色粘土,才能使盏的表面形成一层特殊的铁系结晶釉,使烧制过程中出现特殊的纹理变化 。与此同时,这也使得它具有了易开裂的特性 。
另外,由于它对烧制温度有极高的要求,要在1300℃的高温环境下才能够形成特殊的变化等多方面的原因,都使得建盏有&"物以稀为贵&"的&"傲娇&"资本 。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盏这样一个泥塑的手工制作过程中最容易被我们忽略掉的人工成本 。从采集制作所用的泥土——取土开始,就正式开启了建盏匠人心血投入的历程,再加上后期的拉胚,烧制等整个过程算下来,至少需花费长达数月的辛苦努力才能够制作出来 。
据说,单是建盏的封火退温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都需要花费4-5天的时间,其时间战线之长,以及制作之艰难,可想而知 。
文章插图
以一种同理心来看待&"砸盏&"这件事,我们会发现这些在我们看来都十分痛心的行为,他们也绝对不会毫不痛心的 。设身处地地想,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们的痛心程度绝对远远超过我们,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是他们在其中倾注了不少心血,而他们作为一个亲历者,那种感情自然可想而知 。无论是哪一行哪一业,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难道不应该对那些坚持在文化传承路上,为文化传承事业默默努力的人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吗?在他们的身上,我们也应该认真学习他们身上的那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
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这一代的制盏匠人有责任也有使命去传递最正统的中国文化和真正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东西 。对于建盏这样一个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来说,那样的文化传承也才显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
虽然我们对制盏匠人的良苦用心报以理解的态度,但是对于这些&"残次品&"的处理,我想说的是尽量还是物尽其用吧,毕竟这些盏只是在纹理上没有达到标准,只要不影响基本的使用,还罪不至死,就这么砸了,多少显得有点简单粗暴了 。
另外,想说的是在一个盗版成风的时代,仿冒造假的技术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毫不疑问的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对于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来说,一旦他们产生仿冒的欲望,绝对如洪水猛兽一般势不可挡,通俗一点说就是把那些残次品砸了也没有半点用处 。
对于这样一个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等诸多方面较为发达的时代来说,我们能不能对这样一些出现在建盏制作市场上的&"赝品&"进行一些特殊的技术处理,比如说在百度上为了防止盗版而在文字或图片上进行加水印的特殊处理,在建盏制作上是否会有类似的的处理方面出现呢?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接下来去共同探究的 。
推荐阅读
- 糖尿病患者不宜进行的运动有哪些
- 网上比较流行的拍照软件是什么
- 装修风格分类
- 民生银行贷款是多少利率
-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什么
- 女人梦到佛像预示什么
- 全球流行的瘦身操!一个月瘦成一道闪电
- 面条头发发型
- 二胡是什么时期开始流行的,为何现在作品少了?
- 非主流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非主流与杀马特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