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已惯天涯莫浪愁》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
纳兰性德 〔清代〕
已惯天涯莫浪愁 , 寒云衰草渐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楼 。
【《浣溪沙 已惯天涯莫浪愁》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伴我萧萧惟代马 , 笑人寂寂有牵牛 , 劳人只合一生休 。
译文

《浣溪沙 已惯天涯莫浪愁》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章插图
已经习惯了天涯路远的奔波 , 没必要再添加无谓的忧愁 。天又冷了 , 草又衰了 , 又是一年秋天来临 。不要因为满心的愁绪醒来而又去登楼远眺 。
一生劳碌 , 陪伴我的只有代地的老马 。就连天上一年才能相聚一次的牛郎也在笑话我的形单影只 。忧劳之人只求走完自己的一生才能好好休息 。
赏析
此篇颇含怨情 , 深切表达出词人长期扈从天涯 , 有家不得归、有妻不得伴的隐恨 。
《浣溪沙 已惯天涯莫浪愁》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文章插图
上阕开篇 , “已惯天涯莫浪愁” , 起句便情思精致 。词人十分厌恶年年羁旅天涯的生活 , 这里故作反语 。他告诫自己 , 已经习惯了离别 , 便不必随便怀愁了 。“莫浪愁”三字恰恰说明他正在“愁” , “莫”字只是无力的安慰罢了 。“寒云衰草渐成秋” , 眼见这凄清景色 , 又不禁使人愁思满眼 。“漫因睡起又登楼” , 还是睡吧 , 不要因为辗转反侧难眠又去登上小楼 , 以免遥望家乡 , 心中徒增悲伤 。纵然登楼远望 , 隔着千山万水也是不可能望得到灯下的妻子的 。
下阕烘托出“愁” , 并点明“愁”之原因 。“伴我萧萧惟代马” , 词人行役边塞 , 陪伴他的唯有代地的战马 , 故觉“萧萧” 。“笑人寂寂有牵牛” , 七夕佳节 , 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天河欢会 , 世间多少男女执手遥望 , 而自己与妻子却天各一方 , 无法团聚 , 表现了词人有妻不得伴的寂寂之情 , 连牛郎见了都不禁会发笑 。这两句刻画词人“寂寂”之心境形象生动而真切 。身边唯战马相伴 , 天上有牵牛笑窥 , 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就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末句的“劳人只合一生休”是一句牢骚之语 , 表达了词人的埋怨之情 。这句全是牢骚与怨气 , 是全词的高潮 。
此词在自嘲的口吻中流露出对护卫生涯长期羁旅的厌倦 , 尤其是结句 , 表达出满腹的牢骚与怨气以及羁旅的劳苦 。长年累月地奔波 , 身心劳顿 , 又不得不与亲人离散 。这相思郁结之情让纳兰备受煎熬 , 因此更烦闷于无休止的羁旅 。词中幽怨隐恨的情感溢满了全文 , 表达了词人那时最真切的思念之情 。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后的一个七夕 , 其时纳兰性德身处牧场 , 有感于分离而作此词 。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后 , 纳兰性德由司传宣改经营内厩马匹 , 常至昌平、延庆、怀柔、古北口等地督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