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展现的是生活艺术

茶文化是人类不断地将其主观意志综合性地融入到纯物质的茶中并加以提炼和升华 , 再通过茶所进行的一种鲜活而生动的展示 。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综合展现 , 是人们通过茶可以真实、具体感受得到的生活的艺术 。
【茶文化展现的是生活艺术】在中国现代茶事活动中人们经常提及“茶文化”一词 。什么是“茶文化”?各界人士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迄今为止 , “茶文化”的定义已经不下数十种 , 其定义之多足以望“文化”定义之项背 。但这些定义多是围绕“茶事活动”而定 , 以茶为主 , 以文化为辅 , 其外延比较狭窄 。究竟什么是“茶”?“茶”与“文化”的结合点在哪儿?为什么结合?怎样结合?“茶文化”与“茶”和“文化”本身到底是什么关系?人们又是怎样感受到茶文化的呢?这些问题才是理解“茶文化”的根本所在 。
茶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树种 , 起源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随着中生代末期白垩纪地层中山茶科植物化石的发现 , 考古学家和植物学家们分析得出 , 茶树起源至今已有6000万年至7000万年的历史 。
上古时期 , 据《史记·三皇本纪》、《淮南子·修务训》、《本草衍义》等史书记载 , 在新石器全盛时期 , 以神农为代表的先民便发现和使用了茶 , 迄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此时 , “茶”对于人类而言 , 还只是一种纯物质形态的东西 , 跟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任何一种其它植物一样 , 只是一种自然的、物质的存在 。人类对它的应用也只限于用来食用、解渴或者医治疾病 , 人类对茶的需求还只是停留在生理层面 , 与文化精神并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此时的“茶”只有一个涵义 , 就是指“茶”这种植物 。
后来 , 随着历史的推移和人类对茶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 “茶”的外延也不断扩大 , 除了用来指称茶树、茶叶以外 , 还用来指称用茶叶做成的饮料、食品等 。在这个过程中 , 人们对“茶”的需求也逐渐从生理的过渡到精神层面的 , 并逐渐形成了茶法 , 而且还进一步把“茶”和“礼”相结合 , 形成了“茶礼” 。此后 , 儒释道等思想也渗透入茶 , 进一步丰富了“茶”的内涵 , 形成了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茶文化 。此时的茶 , 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 而且反过来也被人类的生活和精神深深影响着 。“茶”已然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式样” , 成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茶”的涵义除了用来指称纯物质形态的“茶树”这种植物和茶叶以外 , 又有了一个质的突破 ,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 “茶”作为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一种植物 , 它已经与别的自然之物有了一个质的区别 。当人们在谈到或者用到“茶”时 , 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纯自然的、物质的存在 , 除了自然属性以外 , 它已经具有了社会属性 , 经过了人的主观意志的加工改造 , 是人类社会的一个产物 。
其二 , 人类在使用茶的过程当中 , 已经不再仅仅只是摄取它的物质成分 , 而更多的则是从中去体会和感受人类用以对它进行加工改造的那些“主观意志” 。可见 , 物质的“茶”只是人类“主观意志”的一个载体 , 它承载着使用它的群体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感情和民族心理等等 。
其三 , 人类在使用茶的过程当中形成的与茶相关的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法规、饮茶习俗、人际关系以及文艺作品等 , 也成为了“茶”的一个重要内涵 。
最后 , 作为物质本身的“茶”也突破了茶叶(树)本身的范畴 , 不再仅仅用来指称茶叶和用茶叶制作的饮料及相关产品 , 而且还包含了任何其他一切被人们称为“茶”而不含茶的成分的东西 。
2006年 , 国家质检总局把“茶”分为以下四类:1、基本茶类(初级加工茶叶);2、再加工茶类(经过二次加工茶叶);3、含茶类(茶叶中加入其它物质);4、代用茶类(不含茶叶成分又称之为茶的饮品) 。其中前三种都不同程度地含有茶叶成分 , 而代用茶类则完全不含茶叶成分 。如近年来市场上流行的菊花茶、小叶苦丁、果茶等 。我国部分地区待客时 , 甚至将饮用的热白开水或者加入了鸡蛋和糖的开水也称为茶 。
由此可见 , “茶”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 , 其本身与文化无关 。但是什么是茶、什么物质可以被用作“茶”或者被称为“茶”、“茶”应该怎么用这些都是由人类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物质的“茶”作为人类主观意志的载体 , 不仅承载着人类的精神文明、承载着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 , 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 而且人类对“茶”的使用本身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是茶文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