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民百姓开茶馆的故事

或许一个人经历了足够多的风雨和波折 , 才可以拥有沉静如水般的心态 。牟锦鸿便是如此 , 年少时做运动员 , 敢打敢拼 , 带着永不服输的犟劲;如今做的却是安安静静的茶生意 , 讲究的是和气生财 , 静心敛气 。但时光流转 , 始终未变的 , 是她爽朗、直率的性格 。20日 , 采访人员走进了牟锦鸿的茶楼 , 听她娓娓道来与茶为伴的创业人生 。
遭遇身体疾患 , 她离开钟爱的体育事业
“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富裕 , 父母都是普通工人 , 兄弟姐妹四人中我排行老三 , 父母对我非常宠爱 , 我也懂事听话 , 一家人过得很幸福 。但在我10岁那年 , 母亲不幸去世了 。”牟锦鸿沏好茶 , 在慢慢腾起的水雾中开始回忆往事 。牟锦鸿是长跑运动员出身 , 小时候最喜欢父亲去看她的比赛 , 有了父亲坐在台上为她鼓劲加油 , 她就有了动力 , 跑起来便更加卖力 。“每次我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 , 都能看见父亲开心的笑容 。我就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 。”然而这平静的一切 , 在牟锦鸿18岁的时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营养不良 , 再加上长时间的体育训练 , 身体超负荷运转 , 让牟锦鸿突然得了玻璃体混浊和白内障 , 实力急剧下降 。无奈之下 , 她只好结束自己钟爱的运动生涯 。
离开心爱的跑道 , 牟锦鸿一下子失去了支撑 。为了自己年迈的父亲 , 牟锦鸿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牟锦鸿什么苦都吃过 , 严冬里站在广场上卖麻花;酷暑中顶着烈日卖冰棍;去高档酒店打工 , 她从最底层的服务员做起 , 最后成为了酒店的高级经理 。没有谁的成功是偶然的 , 每上一步台阶 , 她都更加努力 。如今 , 再回想起那段经历 , 牟锦鸿很释怀:“年轻嘛 , 谁没吃过苦呢?”经过了最初几年的艰苦积累 , 牟锦鸿有了些许积蓄 , 她开始有了更多的想法 。
“这样赚钱不是办法 , 出苦力得到的报酬也是低的 。”她带着不多的积蓄选择了“南下”淘金 。2002年 , 一个朋友由于经营不善 , 要出售安西大巫山的茶园 , 牟锦鸿和家人商量后买了下来 , 并聘请了优秀的炒茶师傅和专业的管理团队 。
2009年 , 经常到茶楼谈生意的牟锦鸿 , 突然冒出了新的想法:“自己有茶园 , 为什么自己不开一个茶楼呢?一是可以自产自销 , 二是自己也可以有商务洽谈的好地方 。”于是 , 牟锦鸿先后考察了上海、苏州、北京等地的茶楼 ,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了解各地茶文化 , 尤其在装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
将茶酒文化相融合 , 她将品茗带到新高度
耗时两年 , 投资800多万元 , 为春城人民精心打造的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高级会所开张了 。“对于一个茶楼来说 , 环境是最直观的感受 ,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花这么大力度搞装修 。”采访人员留意到 , 在茶事会中 , 有整整一面墙的白色陶瓷茶壶 。她说 , 这些茶壶都是她在景德镇定做的 , 茶壶的形状都是自己设计的 , 每一个茶壶都独一无二 , 客人可以根据喜好 , 选择喜欢的茶壶沏茶 , 这种创意在全国茶楼中尚属首家 。除了环境 , 她更注重的是服务 。她说:“我要每一个进入茶事会的客人都感受到无微不至的服务 , 身心都感受到轻松舒适 。”茶事会的服务员均为大专以上学历 , 上岗前都要经过统一培训 。为了充实服务员的业余生活 , 她还买了古筝 , 并请了专业人士教员工们学艺 。
“一个好的茶楼 , 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 那就是茶叶质量好、服务态度好、店内氛围好 。”牟锦鸿说 。现在茶楼已经不单单是商务洽谈的场所 , 很多年轻人喜欢这里的装修风格和文化氛围 , 来这里品一杯香茗或与朋友小聚 。
同时她正在筹划开设分店 , 她还将有个大胆的革新 , 将茶文化和酒文化结合在一起 。牟锦鸿说 , 其他城市已经有这种茶酒文化结合的实体店 , 但长春还没有 , 所以有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
增强茶文化底蕴 , 她将开创自己品牌
已然进入的冬季 , 也是茶楼的旺季 。牟锦鸿想着做些活动 , 进一步宣传茶文化 , 她邀请省老年书画院的全国着名画家、书法家30多人来到茶事会 , 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执着的信念 , 借笔墨讴歌生活 , 托丹青抒发心志 。他们的挥毫拨墨 , 给茶事会增加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
【贫民百姓开茶馆的故事】“书法本身就是古韵的代表 , 与茶一样 , 二者皆是古来流传 , 用书法和国画展现茶的魅力 。”她笑着说 。现在的牟锦鸿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茶事会 , 除去对事业的热爱 , 她个人能借“茶中之道”好好沉淀下自己 。如今的牟女士经历了混浊苦涩 , 正在品味着最香醇的茶 , 生活中的个中滋味已然化作一缕茶香 , 萦绕舌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