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简介

处暑 ,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 , 每年的8月23日左右为处暑开始 ,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 。
这个节气让人琢磨的是这个处字 。
一直以为 , 处暑就是仍在夏天 。不是吗?虽说已过了立秋 , 也有“处暑天不暑 , 炎热在中午”的民谚 , 可这天气怎么看也不像凉爽的秋天 。骄阳继续唱响天气主旋律 , 天空格外明朗 , 高温炎热天气比夏季犹甚 , 让人体会到了“秋老虎 , 毒如虎”的威风 。据说 , 西方人把秋老虎叫做“老妇天” 。这个名称有些奇怪 。国人常把厉害的妇女比做“河东狮吼” , 是不是西方人也知道母大虫最难对付?这样看来 , 东西方人的价值取向还是有些一致的 , 在此刻达到了平衡 。
没想到的是 , 处暑的处字竟然是隐蔽、躲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上说:“处 , 去也 , 暑气至此而止矣 。”就是说 , 处暑意味着酷热的天气结束了 。处字的隐义 , 可从古人名、字之间的关系得到证实 。古代贵族男子生下来即命名 , 二十岁成人行加冠礼时 , 再取一个与其名含义相关的字 。如西晋极负盛名的周处 , 其字就是子隐 。我们所熟悉的 , 处女原来所指的就是所谓待字闺中的女子 , 处士指的是隐居家中藏其才德未出外做官的士人 。
这一点的确有些难以理解 。二十四节气中 , 牵涉到季节迎立 , 必然有一个节气标志到了顶峰而急转直变 。比方夏至的“至” , 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到了”的意思 , 但标志夏天到来的节气是立夏 , 夏至的“至” , 其实是大到极致的意思 , 此时夏天才有了真正风物的浓郁 。因此 , 明明立秋了 , 却不给秋的情意 。按说应该先处暑再立秋的 , 这先立秋再处暑 , 怎么看都有点先结婚后恋爱的味道 。
虽然真正的秋还没有到来 , 但已经能感受到凉风起于青萍之末 。就如有位诗人所说的那样:指尖微凉 。指尖上的凉 , 你能感受到吗?
“离离暑云散 , 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 , 荷花关成子 。”到了处暑 , 暑气少了 , 就连天上的云彩也显得疏散自如 , 而不像盛夏时浓云滚滚成团成块 。民间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 , 而处暑节气正是农历七月 。这个时节 , 柔和的凉风习习吹来 , 让人感到阵阵凉爽 , 而不像夏天那样的热风 , 让人难以承受 。农作物都已进入成熟期 , 夏天娇艳的荷花已变成结满莲子的莲蓬 。虽然古人说 , “土俗以处暑后 , 天气犹暄 , 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 。意思是 , 处暑后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大汗淋漓的日子 。但处暑被认为是代表天气由热到冷交替的转折点 。
【处暑的简介】“疾风驱急雨 , 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 , 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 , 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 , 令人忆醉翁 。”临近处暑的这一段时间 , 黎明或夜半时分 , 突然会没有预约地下起暴雨 , 甚至还有震天动地的雷鸣和迅疾来去的闪电 。雷鸣和闪电撕裂了城市上空的云层 , 敲击着古朴的大地 。在屋子里也能体会到 , 雷击的力量是何等的宏大 , 这是自然界中震撼人心的力量 。然后是哭泣的天空 , 没完没了地滴落着泪花 。“立秋下雨人欢乐 , 处暑下雨万人愁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 , 还是不喜处暑下雨 。立秋落雨 , 则整个秋天风调雨顺 , 而处暑下雨 , 整个秋天就大雨滂沱 , 难以收拾 。好的是雨过的清晨 , 阳光细细密密地漏进屋内 , 许是湿漉漉沾了些水汽 , 便觉一丝微凉 , 秋的成分就在一场场雨中增加了 。
节气的由来都是和农事活动相关的 , 所以它们本来的意义就是和农事更贴近 , 处暑也是如此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这个节气 , 翱翔于空的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 , “登”即成熟的意思 。“秋不凉 , 籽不黄” , 凉爽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是十分有利的 。暑气慢慢消退 , 人体也慢慢感到舒适起来 。处暑以后 ,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 昼暖夜凉的条件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 , 庄稼成熟较快 , 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 。为了粮食有一个好的收成 , 农民必须在这个节气加强对农作物的最后管理 。
初秋 , 阳光开始不再是耀眼的白 , 而是带点不易辨认的色彩 , 清澈而迷离 。陆游有两句诗“四时俱可喜 , 最好新秋时” , 就是对处暑的最好描绘 。这原本是干净而明朗的金属季节 , 是能清晰触摸到的有纹路、有质感的季节 , 然而却充满了离别 。
处暑前后 , 中国传统重视的节日有七夕、中元节 , 再往后推还有农历七月晦日的地藏王生日 。这三个节日 , 都是告别的节日 , 都是舍弃和眷恋的仪典 。七夕虽然有爱情的浪漫成分 , 但是中国古代爱情经典更多具有浓厚悲剧因素 , 现实人间不能撞破红尘的铁墙 , 就在另一个空间里实现“团圆” 。《孔雀东南飞》里哀哀和鸣的鸳鸯如此 , 《梁山伯与祝英台》里翩翩起舞的蝴蝶如此 , 七夕鹊桥会“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人间无数” , 但更长的时间里却要隔着银汉迢迢相望 。民间将农历七月称为“鬼月” 。“鬼月”之说 , 应该是附会于中元节与盂兰盆会的一种民间说法 , 而中元节与盂兰盆会确实又都是和祭鬼相关 。民间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月到中元照衢明 , 小儿竞擎荷叶灯 。成群结伴游巷陌 , 银花万点似火城 。”描绘的就是旧时中元节的情景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 , 就有开鬼门的仪式 , 直到月底关鬼门止 , 都会举行普度布施活动 。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 , 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 , 架设孤棚 , 穿插抢孤等行事 , 最后以关鬼门结束 。
河灯也叫“荷花灯” , 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 , 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 , 任其漂泛 。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 , 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 , 不得托生 , 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 , 想托生 , 又找不着路 。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 , 就得托生 。”幽冥两地 , 相见无期 , 纵然割肠断心 , 也唤不回逝者 , 不过是一个念想罢了 。至于地藏王菩萨 , 在佛教诸佛之中 , 地藏王菩萨的愿力最强 , 据说默祷其佛号 , 即可获得佑助 。“地狱不空 , 誓不成佛”是地藏王菩萨的誓言 , 也是在最大的舍弃之后 , 方才成就的无穷愿力 。其实世上最难以割舍的就是舍弃 。在这个过程中 , 有的人看似赢得了最大的利益 , 却失去了最大的人生 。舍得舍得 , 舍就是得 , 得必须舍 , 中间的禅机谁能真正参透?
处暑时节处于夏秋之交 , 天气由热转凉而风劲急 , 地气肃而物变色 , 人也应顺应天时而变化 。总是离别愁 , 后面的是天高云淡的秋 。“春有百花冬有雪 , 夏有凉风秋有月” 。秋处露秋寒霜降 , 节气要一节一节地过 , 人生也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走 。“江涵秋影雁初飞 , 与客携壶上翠微” 。壶中岁月长 , 菊花佳酿熟 , 与君一醉一陶然 , 好日子还在后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