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司起源于中国
起源于中国 。在高句丽臣服中国后的公元200年即后汉年代,中国已开始流传鲊这种食品,相传由东北亚海洋民族(扶余、东秽、马韩等)引进 。
汉字传入日本初期,日本加进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将日本的一些食物用与之意义相近或相异的汉字来替代,于是日本的“丝乌西”就变成了“鲊”,“萨西咪”就变成了“鮨” 。
后汉时代日本也出现了用米饭生鱼和酱汁做成的一口就可以吃掉的小型食品,比中国的鲊要小的多 。这便是后来日本寿司的祖宗 。而同时期的中国的鲊(米拌鱼条)可以看作是寿司的兄弟或邻居 。只是现今没有广泛流传和普及 。
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日本早期的小型食品被命名为寿司,当成节日食品来使用 。寿司逐渐普及为日常食品,特别是一些渔夫用一些醋腌制过的饭团,加上一些海产或肉类,压成一小块,整齐地排列在一个小木箱之内,作为沿途的食粮 。镰仓幕府时代,寿司已广泛流传,成为一种普通的物品和日本饮食文化的象征 。
扩展资料
“寿司”其实就是咸鱼的意思,在日本古代写作“鮨”(すし),而“鮨”正是指咸鱼,“寿司”(すし)也同样是“鮨”字在日语里的读音 。日本古代时候的寿司,是用盐和米腌制的咸鱼,味道十分作呕,因为那时的食品很难保存,制作出寿司也是不得已为之,只是行军打仗时用来应急的食物,并不是什么风雅的东西 。
日本人之所以要将咸鱼写作“寿司”,也是因为“咸鱼”(鮨)不雅的缘故,为了不使人联想到咸鱼,于是就写作“寿司”了 。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寿司
寿司的起源根源在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 。
原始的寿司制作方法是进行米饭的发酵,在附加腌鱼、肉类等制作成寿司的(古时候可能不叫寿司) 。后经过东瀛(日本)商人传入日本本土,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日本人不知道米饭发酵的流程,才发明了现在的寿司醋 。后来由日本将寿司发扬光大(中国的寿司制作方法早已失传),这个与你提出的问题相隔较远 。
但寿司的起源肯定源于中国 。
的确,寿司最早起源与中国!
起源于中国
寿司虽然是日本食品,但原本来自中国 。寿司亦作「鮨」,这个字首先出现于公元前3至4世纪的中国辞典《尔雅.释器》,其中记载「肉谓之羹,鱼谓之鮨 。」意指肉酱叫羹(也叫醢,hǎi,ㄏㄞˇ),而搅碎的鱼肉叫鮨(qí,ㄑ-ˊ) 。
【寿司起源于中国】寿司的另一写法「鮓」出现在五百多年后,公元2世纪中国汉朝的另一本辞典 。刘熙的《释名.卷二.释饮食第十三》中记载「鮓滓也,以盐米酿之加葅,熟而食之也 。」意指鮓滓是种用盐、米等腌制,让鱼肉发酵后剁碎,煮熟后进食 。
一百年后,汉字传到日本,鮨、鮓两字已混为一谈 。中国也停止用米来酿制食品,到了明代,鮨、鮓更从中国菜中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