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 兰州人扫墓祭奠亲人

你们知道今年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 , 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呢?其实很多人盼望清明节除了几天假期之外 , 还可以去扫墓祭奠一下故去的亲人!那么不同地方的清明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呢 , 下面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兰州人的清明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清明》诗 , 描写的就是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之一 。它既是一个孝亲敬祖 , 感恩父母 , 缅怀先人的节日 , 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每年一到清明时节 , 人们总要携儿带女 , 到祖先的坟上去祭扫 。
就是那些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 , 如有条件 , 也要回到家乡 , 认祖归宗 , 祭祀自己的祖先 。
据有关史料记载 ,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 , 大约始于周代 , 据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清明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 。清明一到 , 大地回春 , 万物复苏 。清明的含意是“上清下明” 。即天空清 , 大地明 。清明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 农谚曰:“清明前后 , 种瓜点豆” 。古时的寒食节 , 它是一个纪念英烈介子推的日子 , 也是一个寒食禁火及扫墓的日子 。
因为寒食节与清明节只相差一两天 。久而久之 , 人们则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了 , 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清明节 。
清明节是民间上坟扫墓 , 祭祀祖先的节日 。关于清明扫墓的来历 , 民间传说不一 。一说:清明扫墓的风俗是由仓颉首创的 。相传 , 我国文字的发明者仓颉 , 他是黄帝的史官 , 他的生日是3月28日 。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 他在生日之时 , 来到父母的坟边 , 清除了墓地的杂草 , 并把父母的坟墓打扫得干干净净 , 再插上几朵野花 , 以表示自已对父母的怀念和孝心 。
仓颉此举 , 感动了人们 , 大家纷纷效仿 , 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后来就形成了一种风俗 , 在每年清明的时候 , 人们纷纷都要到祖先的墓地 , 给祖先上坟扫墓 。而今 , 人们在清明上坟扫墓时 , 给祖先献花的风俗 , 也是出自这一典故 。清明扫墓 , 献花的风俗 , 就这样口耳相传 , 代代沿袭 , 流传至今 。
另一种说法 , 则是有文字的记载 。据有关史书所载 , 清明扫墓的风俗 , 始于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 。由汉光武帝刘秀所倡始 。然而 , 皇帝真正下诏清明扫墓 , 并且成为官方之规定 , 则是唐朝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唐玄宗时期 , 朝廷以政令的形式 , 将民间扫墓的时间 , 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 。自此之后 , 寒食节上坟扫墓随之成俗 。
这种上坟扫墓的民俗 , 也就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 大家共同遵守 。全国各地的民众 , 都在同一个时段进行扫墓活动 , 并代代传承了下来 。
过去 , 老兰州人扫墓的时间 , 一般从“田社”开始 , 到清明当日为止 。“田社”也叫做第一个祭祀日 。“田社”在民间有个简单的推算法:即“九尽十日为田社” 。兰州人传统的家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墓地祭祖 , 另一种则是祠堂祭祖 。墓地祭祖 , 就是到祖先人的坟上去祭扫 。墓祭的活动 , 包括铲除坟头上的杂草 , 培添新土 , 坟头压纸 , 上香奠酒 , 供三牲熟食 , 宣读祭文等等 。
人们在雨水到来之前的春季 , 借清明祭祀的机会 , 对祖先的坟墓做一些必要的修整 。这样既保全了先人的坟墓 , 又表达了后代的缅怀和孝心 。直到今天 , 兰州郊区县的广大农村 , 仍以清明祭扫活动的有无 , 作为家族人丁兴旺 , 子孙绵延的一种标志 。按老兰州人的旧俗 , 上坟时还要带一些酒肴 。待祭毕祖先 , 便在坟地里大家围在一起共餐共饮 , 以此意寓与先人团圆 , 共饮共食 。
另一种是祠堂祭 , 这种祠堂祭 , 也称庙祭 。这种祭祀是宗族的人共同聚会 。有的地方把祠堂祭 , 叫做“清明会” , 或叫“吃清明” 。这种祭祀活动一般都在家谱和祠堂里进行 。每年在族人内轮流推选出一人为“坟头” , 由“坟头”组织安排祠堂祭祀的各项活动 。在祭祀仪式结束后 , 由族长主持共商族内大事 , 申诫族法家规 。家谱(祠堂)是什么?家谱其实就是一个缅怀先人 , 接受传统教育的地方 。
在祠堂祭祀中 , 讲述祖先的功德 , 要后人知恩 , 感恩 , 报恩 。感恩先辈的恩德 , 启蒙后代 。还要大力宣扬家道家风 , 做父母的要示范家风 , 做子女的要继承家风 , 孙辈要顺受家风 , 兄弟姐妹要竞相传承家风 。最后一项 , 就是大家聚餐 。榆中一带的人 , 把这种在词堂的聚餐 , 叫做“吃清明” 。
而西固 , 红古 , 永登一带 , 不是在家谱里聚餐 , 而是“抓份子” 。所谓“抓份子” , 即是将家谱里献上的猪羊三牲 , 由“坟头”把它按族内人丁的多少 , 搭成“份子” , 以排名的前后顺序 , 不挑不拣 , 每个人丁抓一份 , 带回家去食用 。抓份子多的人家 , 自然就是人丁兴旺的人家 。
这种一年一度的上坟扫墓活动 , 实际上就是一次生命伦理及感念先人功德的教育 。清明扫墓 , 亲情加厚 。清明上坟祭祖不仅是一种民俗 , 而且还能密切家族亲情之间的关系 。我们通过清明扫墓的活动 , 慎终追远 , 充分汲取“孝道”文化的正能量 。使孝道文化更加发场广大 。这种优秀的孝道传统文化 , 它是一种无形的 , 潜在的力量 。
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 思维方式 , 风俗习惯 , 道德礼仪等等 。
清明长在 , 孝亲感恩的意识长存 。随着社会的发展 , 时代的变迁 , 如今清明扫墓这种民俗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 扫暮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 。文明祭祖 , 节俭扫墓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网上遥祭 , 上坟献花等祭祀方式 ,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并成为新的时尚和风俗 。
清明供品来头不小
专家表示 , 清明节习俗不少 , 包括扫墓祭祖、踏青赏菊、喝雄黄酒等 , 最有厦门特色的就是做薄饼、吃薄饼 。薄饼馅料里要放新鲜海蛎、豆干、胡萝卜丝、高丽菜、春笋丝、芹菜 , 焖煮大半个小时 , 包卷时还要放入贡糖、海苔、香菜 。一家人吃薄饼 , 往往要两口大锅才够煮馅料 。而清明粿不仅美味 , 对治疗胃溃疡、慢性气管炎、咳嗽、风湿也有好处 。
关于薄饼还有典故 。据了解 , 古时候的春祭都在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 。这一天专吃冷食 , 在厦门就逐渐发展为清明包薄饼吃 。传说薄饼是厦门人发明的 。明代嘉靖年间 , 曾任潮州太守的同安人李春芳 , 将其女儿嫁给了金门蔡厝人蔡复一(那时 , 金门属同安县管辖) 。后来 , 蔡复一官至总督云贵湖广军务兼贵州巡抚 , 公务繁忙 , 经常废寝忘食 。蔡夫人害怕丈夫健康受影响 , 就将鱼、肉、虾、菜、笋、豆等用微火炖熟 , 用面皮包卷 , 置于夫婿案头 , 让他边吃边办公 , 被称为“婆饼” , 厦门话“婆”“薄”同音 , 便又称为“薄饼” 。
【清明节的习俗 兰州人扫墓祭奠亲人】结语: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 , 但是很多的人还是想回到家乡缅怀一下故去的亲人 。清明节有很多的习俗 ,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人文风俗 , 相信上述介绍的这些清明节的习俗能够帮助大家哦!不久之后就清明节啦 , 大家可以去郊外踏青扫墓了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