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源于宋朝
中国在宋朝(公元960年)就有在上等绿茶中加入龙脑香(一种香料)作为贡品,这说明在宋朝已能利用香料薰茶 。到宋朝后期,有恐影响茶之真味,不主张用香料薰茶 。蔡襄《茶录》中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正当不用 。”但是这已是中国花茶窨制的先声,也是中国花茶的始型 。
始于明朝
明朝是中国茶类大发展时期,
已废团茶为散茶,大量生产炒青、烘青、晒青绿茶,为花茶生产奠定了基础 。同时花茶窨制方法也有很大的发展,出现“茶引花香,以益茶味”的制法 。据明朝顾元庆(1564-1639年)《茶谱》的“茶诸法”中对花茶窨制技术记载比较详细:“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 。诸花开始摘其半合半放蕊之香气全者 。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 。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 。三停茶而一停花始称 。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纸箸扎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 。”又如“莲花茶,仅日末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挚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焙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 。”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对花茶的窨法,原料选择、取花量、窨次、焙干等原始的窨茶法,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与现行的工艺原理是相通的,这时的花茶才称的上是真正的花茶 。但其量是不可多得的 。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一书中就有“茉莉可薰茶”的记载,证实了茉莉花茶明朝就有生产 。
成于清朝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州已有大规模茶作坊进行商品茉莉花茶生产 。当时福州的窨制茉莉花茶运销华北,特别是津、京地区,走海路由福州运至天津,转口北京,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 。因此说福州是中国茉莉花茶的发祥地 。有了商品就有了市场,有市场就有买卖,这时北京涌现出不少茶庄,“京味”指的就是福建茉莉花茶特有的韵味 。
加工发展
150多年茉莉花茶加工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加工工艺不断发展沿革:①在窨花方式上:从陶罐窨→箱篓窨→囤窨(地面窨)→机械窨;
②方法上:从花一层,茶一层→手工拼和→机械自动拼和;
【花草茶发展历程】③干燥上:蒸煮焙干→铁锅炒干→烘笼烘干→机械烘干 。
现有工艺是长期以来劳动人民和茶叶科技工作者共同创造的,它适应客观的要求是科学的,但也存在着落后的一面 。1976年商业部下达研制自动窨花机,并已通过有关部门鉴定,适用于生产 。2002年研制出一台日产80-100担茶叶的自动窨花机 。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产品质量,是比较理想的窨花机械,应该广泛推广使用,彻底改变花茶窨制手工作业的落后面貌 。
生产历史
雨花茶
中国花茶的生产,始于南宋,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最早的加工中心是在福州,从12世纪起花茶的窨制已扩展到苏州、杭州一带 。明代顾元庆(1564-1639)《茶谱》一书中较详细记载了窨制花茶的香花品种和制茶方法:“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 。诸花开时,摘其半含半放之香气全者,量茶叶多少,摘花为茶 。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 。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 。”但大规模窨制花茶则始于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到1890年花茶生产已较普遍 。花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 。主产区为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湖北、湖南、四川、广西、广东、贵州等省、自治区亦有发展,而非产茶的北京、天津等地,亦从产茶区采进大量花茶毛坯,在花香旺季进行窨制加工,其产量亦在逐年增加 。花茶产品,以内销为主,从1955年起出口港澳和东南亚地区,以及东欧、西欧、非洲等地 。
推荐阅读
- 设计院如何发展壮大 设计院发展壮大的方法
- 不知点茶的明代饮茶风尚
- 火箭少女101解散后成员发展 火箭少女101为什么解散
- 冲泡花草茶诀窍
- 适合职场白领的几款花草茶
- 发展对象是预备党员吗
- 企业发展的格言
- 何青元:如何保证普洱茶品牌的长效发展
- 细数古代茶叶的发展
- 华为任正非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