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李清照翻译注释及赏析

如梦令 李清照
【年代】:宋
【内容】:
常记溪亭日暮① , 沉醉不知归路②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③ , 惊起一滩鸥鹭 。
【注释】:
①溪亭:临水的亭台 。
②沈:同“沉” 。
③争:同“怎” 。
【译文】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 , 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 
深深地沉醉 , 而忘记归路 。
一直玩到兴尽 , 回舟返途 ,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
大家争着划呀 , 船儿抢着渡 , 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 , 似乎是随意而出 , 却又惜墨如金 , 句句含有深意 。
开头两句 , 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 , 又“误入”荷塘深处 , 别有天地 , 更令人流连 。最后一句 , 纯洁天真 , 言尽而意不尽 。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 , 自然和谐 , 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 , 地点在“溪亭 ” , 时间是“日暮 ” , 作者饮宴以后  ,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 , 看起来 , 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 , 接写的“兴尽”两句 , 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 , 兴尽方才回舟 , 那么 , 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 , 不想回舟 。
而“误入”一句 , 行文流畅自然 , 毫无斧凿痕迹 , 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 , 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 , 这样的美景 , 一下子跃然低上 , 呼之欲出 。
一连两个“争渡 ” ,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
正是由于“ 争渡” , 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 , 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 , 词嘎然而止 , 言尽而意未尽 , 耐人寻味 。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 , 只选取了几个片断 , 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 , 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 , 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 , 沉醉不归 。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 , 这首诗不事雕琢 , 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如梦令李清照翻译注释及赏析

文章插图
《如梦令》翻译:昨晚风大雨疏 , 浓浓地睡了一夜仍未消宿醉 。问那正在卷起床帘的侍女 , 却回答说海棠花依旧和昨天一样 。知道么?知道么?这个季节应该是绿叶繁茂 , 红花逐渐凋零了 。《如梦令》原文: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如梦令李清照翻译注释及赏析】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 宋代女词人 , 婉约词派代表人物 ,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是李清照的著作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 , 早期生活优裕 ,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 ,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 , 流寓南方 , 境遇孤苦 。所作词 ,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 后期多悲叹身世 , 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 自辟途径 , 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 , 崇尚典雅 ,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 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 , 留存不多 ,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 , 情辞慷慨 , 与其词风不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