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紫砂,这些误区要不得


玩紫砂,这些误区要不得

文章插图
紫砂壶因其独特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茶客 , 很多人开始从藉由喝茶开始转向紫砂壶 , 而由于其历史发展性等原因 , 很多人对紫砂存在着一些误区
全手工的壶好 , 半手工壶不行
买壶时最常见的问题应是全手半手之论 , 一提到全手工的壶 , 总是自带几分光芒 , 而品相上好的半手工壶难免也要逊色三分 。
实际上 , 全手工和半手工只是制壶工艺上方式的不同 , 区别在于半手工需要借助模具成制作身筒 , 而全手工是不借助模具拍打成型 。
但这并不意味着制壶的好坏 , 全手工制壶更多的是追求其艺术性、追求一种没有上限的高度 , 而若制壶人功力不够 , 制出的壶难有神韵 , 这种情况下全手工壶也没有多少价值与意义;
半手工壶虽需借助模具成型 , 但其他的壶嘴、壶把、镶接等环节 , 仍然需要制壶者手工参与 , 壶型上的细微之处的把握 , 也很考验制壶人的功力 。从日常实用、经济的角度来看 , 半手工壶足以满足泡茶的需求 。
过度关注制壶者的职称身份
【玩紫砂,这些误区要不得】“制壶人是什么职称?”“制壶的人要是职称都没有肯定没什么水平”这是一些人买壶时关注的另一个误区 。
很多人也都知道紫砂壶具有收藏价值 , 其中有部分收藏意向的人就特别关注职称 。而实际上 , 制壶人的技术职称只是购买者购买时的一个参考 , 对于收藏类的壶 , 更需要全方面的从泥料和做工、以及整个壶的内在制作质量角度来看待 。
如果过多盯着高职称 , 不去注意壶自身的艺术价值 , 这样的选购方式容易被坑 , 加上要是自己不懂紫砂 , 又没有可靠的购买渠道 , 也许高价买回来的高职称人的紫砂壶 , 并不是他本人亲手制作的 , 可能会使一把“代工壶” 。
痴迷“包浆” , 急于“养壶”
紫砂壶“越养越好看” , 随着使用时间越久 , 其色泽温润似“宝光” 。其中也不乏有些人为快点养出效果 , 经常像盘串一样 , 直接上手把玩盘壶 。实际上 , 这只是手中的油脂附着其上 , 并非自然养出的光泽 。
也有一些壶友为了快点养出包浆 , 就不将紫砂壶清洗干净 , 让茶垢在壶中累积下来 , 再一经擦拭就会发现这个紫砂壶很亮了 , 但这个亮我们称之为“贼光” , 并非真正的包浆 。
早在明朝时的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就曾经提到:“壶入用久 , 涤拭日加 , 自发黯然之光 , 如手可鉴 , 此为书房雅供 。”紫砂壶温润黯雅之光 , 是经过使用、勤加清洗擦拭 , 自然而然养出的 。养壶是一个过程 , 而非一种结果 。
“茶垢越厚泡茶越纯香”
近日在书中看到一则这样的言论:“有人会说紫砂壶内部的茶垢厚对身体不好 , 其实你只要保证此茶垢不发霉就没有问题 , 而且茶垢越厚泡茶越纯香 , 过去我们的祖辈都是这样做的 , 也没有因为茶垢而得癌 , 反而我们现代人今天注意这个明天注意那个”
不由想起那个流传甚广的“茶垢没了就不值钱”的故事 , 这类观点也存在于很多影视作品中 , 到了现在还是存在的 , 这在无形之中也给很多小白造成错误的认知 。
而仔细一分析 , 就会发现这样的言论实属荒谬 。紫砂的独特性在于其双气孔结构以及含有矿物质、微量元素 , 如果任由紫砂壶累积茶垢 , 无疑有碍其透气性 。再者 , 茶垢是因为茶中的茶多酚类物质经过空气和水氧化而形成的 , 容易滋生细菌 , 它的存在本身就是隐患所在 。
从另一个角度看 , 效仿“以前的祖辈都是这样做的” , 认为这是老一辈的“经验” 。不排除旧时的人会久闷茶叶以使茶壶也变香的情况 , 但这样的做法更有可能是与当时的生产力、生产水平有关 。现代制茶工艺经过长期发展 , 茶类齐全 , 茶香丰富 , 这哪里是茶垢之香所能比拟的 。
在《阳羡名壶系》中对此就有所抨击:“不知西子蒙不洁 , 堪充下陈否耶 , 以注真茶 , 是藐姑射山之神人 , 安置烟瘴地面矣 , 岂不舛哉” 。
一般情况下 , 商家或是紫砂友人对于刚接触紫砂壶的人 , 都会少不了提醒一句:日常用后要注意清洁 。壶友们不妨以此作为参考 , 甄别商家是否靠谱 。
此外这样那样的误区还有不少 , 若想要愉快的玩紫砂 , 还需多了解掌握必备的紫砂知识 。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 , 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