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裕珍:爱与中国茶的一见钟情

【陈裕珍:爱与中国茶的一见钟情】在天津 , 陈裕珍算不上知名人士;在双泉名茶园 , 陈裕珍的职位也不是最高的;甚至在茶艺界 , 她也不过只有中级茶艺师的资格 , 但这一切对于陈裕珍来说无关紧要 , 重要的是 , 她爱茶 , 发自内心地爱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原动力 , 陈裕珍才可能全身心地执着投入 。在担任双泉名茶园店长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 她不仅将店面管理得井井有条 , 而且创新进取 , 为茶园的大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 成为双泉名茶园不可缺少的一员大将 。
陈裕珍的本行并非与茶相关 。1983年陈裕珍步入社会之初 , 是进入天津着名的五星级饭店水晶宫做服务工作 。在这里 , 外方的专业培训和严格的管理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 为她经营理念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陈裕珍应聘出国 , 到新加坡某中餐馆参与经营服务 , 后又辗转到了南非 , 也还是没有离开餐饮业 。在此期间 , 虚心好学的陈裕珍为了吸取更多的文化和管理经验 , 又几次到国外考察 。在国外的工作和学习中 , 陈裕珍有一个意外的收获 , 就是发现了中国茶的魅力 。中国茶不仅为华人广泛饮用 , 而且就连那些地地道道的老外也爱不释手 。
如果说陈裕珍在国外是对中国茶一见钟情 , 那么2001年10月受聘到坐落于天津古文化街的双泉名茶园做店长 , 可以说是与茶正式结缘了 。店长的职责主要是管理店面、送往迎来和组织一些礼仪活动 。这对于长时间做餐饮服务业且有一脑子先进理念的陈裕珍来说并没有太大难度 。但陈裕珍明白 , 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茶自己只知道一鳞半爪 , 这一课是必修的 。为此 , 她充分利用环境虚心学习 。由于她的勤奋和聪颖 , 进步惊人 。
短时间内不仅领悟了茶的真谛 , 而且精通了茶艺 , 茶艺表演的一招一式 , 也做得十分规范陈裕珍会一口流利的英语 , 这为双泉名茶园的对外交流派上了用场 。天津是一个开放的直辖市 , 往来的外国客人颇多 , 光顾双泉名茶园的外国人也不少 。陈裕珍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向外国客人介绍中国茶的特点 , 传播中国茶艺 。在与外国客人接触的过程中细心的陈裕珍也熟知了对方的饮茶偏好 , 比如日本或东南亚一带的客人喜欢乌龙茶和花茶 , 而美国和欧洲一带的客人喜欢绿茶和保健茶等等 。因此在为外国客人服务的时候 , 针对性更强了 , 也更有的放矢了 。陈裕珍不光向外国客人推介中国茶 , 也向他们推介中国水 。陈裕珍说得好:“好茶还需好水配嘛 。”有一次 , 一个欧洲商人来买茶叶 , 陈裕珍趁机向他介绍了双泉名茶园为泡茶而开发的天然山泉水 。这位欧洲商人颇感兴趣 。于是陈裕珍导引他参观考察了位于天津蓟县黄崖关长城风景区的蓟北雄关山泉水生产厂 。实地考察过程中 , 这位欧洲商人被这里洁净而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和遥相呼应的天然的伟人卧像所震撼;对这里的清冽的山泉水更赞不绝口 , 说:“我从来没喝过这么好的水 。”当下与厂方商定共同开发自然氧气水项目 , 这种水含有人体所需的生命能量 , 可以去病痛驱疲劳 , 相信不久就会投入批量生产 。
由于双泉名茶园接待的外国客人数量越来越多 , 陈裕珍每天还要为其他员工义务培训英语 , 并鼓励员工在实践中学习 。一有外国客人光顾 , 陈裕珍总是让员工大胆迎上去用英语对话 , 自己则做好坚实的后盾 。
无论做什么 , 陈裕珍总是追求完美 , 追求新意 。在接受了推出茶宴的任务后 , 她四处考察吸收借鉴同行的优点 , 以形成自己的特色 。为此她请来了创新意识颇强的特级烹饪技师共同开发这一餐饮项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不久就研究制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独具特色的茶菜 , 如“天塔悬云”、“沽水流霞”和“甘露笋尖”等;另外还制作出了茶蛋糕和茶寿面等 ,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宴 。双泉名茶园的茶宴均以无公害小包装蔬菜为原料 , 用纯净的山泉水烹调 , 外观颇讲究艺术美感 , 吃一口茶味飘香 , 富有极佳的营养价值 , 体现了茶文化和饮食文化的完美结合 , 受到往来顾客的好评 。这与陈裕珍的知人善任、唯才是举以及刻苦钻研是分不开的 。
在工作中陈裕珍关心员工的生活 , 是员工的知心人 , 在生活中她却不能称为合格的母亲 。陈裕珍今年三十七岁 , 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孩 , 由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没年没节没假日 , 每日早出晚归 , 孩子的事全交给了先生 。不过她的先生也毫无怨言 , 一心一意地支持她实现自己的理想 , 因为他既爱妻子 , 也爱茶……人到中年 , 正是陈裕珍的黄金年华 , 在爱茶的道路上她无怨无悔 , 义无返顾 。是的 , 我们需要陈裕珍这样的全方位的人才 , 我们更应该学习她对茶热爱的精神 。朋友们 , 让我们也像陈裕珍那样投入地爱一次吧 。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 , 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