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节放风筝代表什么


在清明节放风筝代表什么

文章插图
清明节有不少独特习俗,比如禁火、寒食、上坟扫墓、踏青春游等 。相信这些大家都知道了,不过相传清明节还有放风筝的习俗哦!那么在清明节放风筝代表什么呢?
【在清明节放风筝代表什么】清人潘荣陛所着《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 。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 。《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
在古人眼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所以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
由于放风筝是放晦气,因而在放风筝时不管风筝如何玲珑好看,最后都必须剪断牵线,让它飞走 。同时,放风筝也有避讳,就是人家放掉的风筝不能拾来重放,否则会染上“晦气” 。《红楼梦》中就有:当风筝放飞升高后就有意把引线剪断,让风筝远远飘去,据说它可以带走晦气、烦恼、苦闷、忧患与病痛 。
历代,风筝也是象征着辟邪的护身符,是一种保佑平安、祈福幸运的吉祥之物 。风筝的来历是相传在五代时,有个叫李邺的人,在风筝上拴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有声,很像“挣筝”声,因而得名风筝 。
近现代,风筝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和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开始遍及世界各地 。1984年4月,潍坊举办了潍坊国际风筝会 。1989年4月1日国际风联在潍坊市成立 。1990年,国家体委正式批准发行《风筝竞赛规则》 。1994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国际风筝大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