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细雨润物悄无声

1977年,杭州最热闹的春茶季已经过去个把月,新采摘下的西湖龙井,已经在百姓人家的茶杯里,散发着诱人的香韵;而此时,比新茶更振奋人心的,是高考即将恢复的消息 。?那时,年轻的王旭烽正就着手边的茶水,继续着已经大半年的“事业”——复习考大学 。一开始,她只知道,“我想上大学”,甚至没有去想过,高考会不会真的恢复这件事情 。“那时的人都很简单,喜欢的就会去做,没有那么多杂念 。”?那年冬天,570万名考生如过江之鲫般涌向考场,最终能遂其所愿考上大学的,不到30万 。天资聪慧的王旭烽,如愿以偿,走进了杭州大学(现在的浙江大学) 。但令人遗憾的是,她没有跨入自己“情有独钟”的中文系,而是迈进了她当时认为只是“翻故纸堆”的历史系 。?如果那个年代有“文艺青年”这个词的话,王旭烽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女青年 。她,朴素、简单,书卷气十足,还带着几分林黛玉式的多愁善感 。从小徜徉在文学的殿堂里,文学,是当时的王旭烽唯一的爱好 。大一那年,王旭烽就找系主任要求转去中文系,却得到了系主任的一顿棒喝,许多年以后,王旭烽才理解历史专业的伟大 。?无功而返的王旭烽,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既然转不了系,那我自己学总行了吧?”除了本专业的课程,王旭烽还自修了中文专业的课程,别人读了四年的大学,她说她其实读了八年 。?四年里,王旭烽的历史成绩平平,文学创作却热火朝天 。散文、小说、剧本……大学毕业,她手写的草稿就烧了3麻袋 。?主修的历史,加上自修的中文,课业重,时间被塞得满满的,唯一留给王旭烽文学创作的时间,就只有周六晚上 。?每个周六晚上,同为杭州本地的室友都回家了,王旭烽则选择独自留校,泡上一杯家里带来的绿茶,一直写作到天明……?杭州的春天,是被一片叫做龙井的树叶抹绿的 。每到新茶上市,买茶,喝茶,送茶,是杭州的旧俗 。?“我小时候是不分茶和水的,对我来说,两者都是拿来解渴的,并没有不同 。”?在王旭烽儿时的记忆里,茶与水最大的不同,是茶原来可以拿来当礼物 。每年春季,母亲便会趁新茶上来时买点茶叶送人 。幼年的王旭烽,此时便会帮着母亲一起把茶叶装进牛皮纸做的小信封里,每个信封大概能装一两茶,然后封好 。?“因为要送的人太多,我们家又没那么大的桌子,所以我母亲都是趴在床上,一个一个信封地装茶叶 。”?母亲跪在床上装茶叶的背影,和着新茶和牛皮纸的味道,成为了王旭烽挥之不去的“茶之初印象” 。?除此之外,那时的茶,对于她来说,也只是一杯普通的水 。正如大学里陪伴她熬过每一个周六通宵的那杯茶,那时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种陪伴,将会成为一辈子的不离不弃 。?在当代的中国高等院校中,历史系一直是冷门 。杭大历史系77级,却是门庭冷落的历史系里的一个神话 。一届学生,两个班级,七十多人,“出产”了包括绿城宋卫平在内的10多位知名房地产商,2位福布斯富豪,1位茅盾文学奖得主 。?著名房地产商宋卫平这么解释学历史对他的影响:学习历史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比较通透,看问题的角度也比较深远,很多东西都能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 。能取得成功主要是能够“掌握过去、把握现在、规划未来”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也使人明志,这可能是历史系学生能在各领域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对于王旭烽来说,历史更是“拯救了自己” 。“我太多愁善感了,也不坚强,如果真让我读中文系,天天只跟诗歌这些心灵上的东西为伍,我的日子或许会过得很多愁 。”而多年之后,王旭烽才意识到,学历史带给自己的远不止这些,“历史会让人收敛,就像茶让人内敛、让人有控制力一样,是历史让我向茶靠拢了 。”?【茶,细雨润物悄无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