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茶文化爱好者,都阅读过一部清代茶著《续茶经》,其编辑者就是清初在崇安县(1989年改置武夷山市)任过知县的陆廷灿 。陆廷灿,字秩昭(有的说是扶照),浙江嘉定人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授知崇安县,时达六年 。陆为官洁身爱民,颇有廉政声名 。史载他常“抱琴携鸽”有仙家 。陆廷灿常自言为茶圣陆羽之后,为“家传旧有经”而自豪 。这位富有学识的县令,在知崇安县期间,遍览前人赞颂、载记的武夷茶诗文,因而对茶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广泛接触当代茶事后,他认为:“《茶经》著自桑苎翁(陆羽之号)迄今已千有余载,不独制作各异,而烹饮回异,即出产之处亦多不同 。”这是自然之事,近千年中哪有不变之事 。陆羽所在世之唐代时,茶多以蒸青团饼制法,品饮则多要炙、搥、碾、罗,然后煮饮 。到陆廷灿清代时,大多已发展为炒青绿茶,武夷山已出现了岩茶(即乌龙茶) 。由于制茶方法的大改进,茶品就不同,品茶之法也大有进步,多以冲泡品尝茶之真味为目的 。本来就“性嗜茶”的陆廷灿,在“承乏崇安,适系武夷产茶之地”后,他“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 。同时在“查阅诸书,于武夷之外每多见闻”,但是由于公务繁冗,无法静心审录 。六年后,陆知县任满,便借以“多病家居”,才得以闲暇“翻阅旧稿”,并请教他人,终在雍正十二年(1734)将《续茶经》编就,刊印于世 。《续茶经》按唐陆羽《茶经》体例,分栏目为:茶之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即茶书目录)、图十个方面,并附有历代“茶法” 。清代的《四库全书》收录了此著,并予以很高评价 。编者在其“全书总目提要”中写到:“自唐以来阅数百载,凡茶之产地,制茶之法,业已历代不同,即烹煮器具亦古今多异,故陆羽所述,其书虽古其法多不可行于今,廷灿一一订定补辑,颇切实用 。”另则,书中还辑录了一些已经亡佚的古代茶事资料 。该书众采博引,内容丰富,不愧为一部研究中国茶业的珍贵文献 。该书多处辑了武夷茶事,就此略举几例 。如在“一、茶之源”中摘录的《武夷茶考》写到:“苏文忠(苏轼)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则北苑贡时,武夷已为二公赏识” 。此段文字说明,北宋时武夷茶已贡于朝中 。又如在“三、茶之造”中,摘录了清王草堂(名复礼)的《茶说》一文写到清初武夷茶采摘、制作、干茶色泽等,这是此后至今的武夷岩茶(即乌龙茶)手工制法的最早记载 。时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据此可以肯定乌龙茶“至迟”在此间已经有之 。中国茶界也基本公认此文所即乌龙茶制作工艺 。此外,书中还摘录了前人评说武夷山虎啸岩语儿泉、天柱三高泉、小桃源等处之泉水“纯远而逸、致韵双发” 。书中还摘录了前人载记朱熹在武夷山中植茶、采茶、煮茗、吟茶诗的文赋、诗词 。值得一提的是:陆廷灿对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说的“建茶(含武夷茶)皆乔木”说法,提出异议 。他说:“余所见武夷茶树,俱系丛茇,初无乔木 。此存中(沈括之字)未至建安欤?抑当时北苑与此日武夷有不同欤?”笔者认为陆廷灿所疑是对的,按古书所言,建州、武夷之“菜茶”原生种均为丛生,即今之灌木也 。或许沈括未到建州,或许当时对乔木概念还未确定 。其实按科学而言,乔木当是有明显主干,灌木则系丛生,不能单以高矮论定 。若要说《续茶经》有所欠缺,则是该书中很少有陆廷灿自己的记叙和论说,所以对当时的茶事缺乏较全面的记载,给后人考证留下一些空白点 。另则《续茶经》有的摘录之文句,只有书名或文名没有作者,使今人不知是何人之作 。陆廷灿在崇安任知县六年,还与王草堂共同修撰成《武夷山九曲志》,这也是留给武夷山的珍贵遗产 。陆廷灿还在县衙后辟有花园一处,勒名“小郁林”和武夷茶诗一首 。如今所题园名之石头仍在,为爱茶玩石者所欣赏 。其诗云:“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出仙岩笋,雀舌龙团取次分 。”诗中流露出这位桑苎翁后裔在武夷山品茗赏景,处事作文的优雅从容心态 。
【喜爱武夷茶的崇安知县陆廷灿】
推荐阅读
- 浅谈茶器具
- 爱喝茶的女人美如花!
- 五福福寿话茶壶
- 武夷红茶正山小种、大小赤甘分类历史回顾
- 走过的路,喝过的茶,都是一场旅行
- 经期可以喝柚子茶吗
- 吃完肉就喝茶易患脂肪肝
- 六艺助茶指哪六艺
- 沙茶南瓜面疙瘩的做法
- 绿茶叶去黑眼圈的方法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