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常按3大穴位

导读:立秋之时不宜进食羊肉和狗肉等大热食物,应“淡补”,指补而不腻,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 。

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常按3大穴位

文章插图
祛湿养脾常按3大养生穴位
立秋后,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早晚温差大 。此时,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 。《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 。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 。为适应自然界由“夏长”到“秋收”的阴阳变化,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 。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肠胃功能加强,人们食欲随之旺盛,可以从食物中吸收更多营养滋养身体 。
立秋过后终伏期间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等3大养生穴位,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 。其中,丰隆穴是化湿要穴 。脾俞可健脾和胃 。而足三里能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以上3大养生穴位每天按100次,也不失为一种祛湿养脾胃的好办法 。
除了按摩祛湿养脾外,还可食疗
忌食生冷食物 。刚入秋天气还很热,但阳气已变少,消暑水果都不宜再食用 。如寒性的西瓜,老人和儿童在入秋后食用,极易使肠胃受寒而拉肚子 。
多吃健脾和胃的食物 。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此外,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 。自古以来,猴头菇就被推崇为“养胃山珍”,能滋养肠胃,使其获得充分的能量在秋季运作而不至于受损 。
导读:立秋之时不宜进食羊肉和狗肉等大热食物,应“淡补”,指补而不腻,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 。
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常按3大穴位

文章插图
选择清淡的食物 。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 。因此选择一些清淡食物,适当多吃,远远胜过补药的作用 。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 。中医养生理论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 。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 。
以淡补为主 。立秋之时不宜进食羊肉和狗肉等大热食物,应“淡补”,指补而不腻,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 。一方面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 。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除了鸭肉外,兔肉、甲鱼、海参等凉性食物都非常适宜在立秋之后食用,以达到滋阴养肺、润燥止干、清心安神的效果 。
另外,凤凰中医提醒人们,还可吃祛湿热的药物 。如暑湿偏重,可用些祛湿热的药物 。《本草纲目》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 。”可见,祛湿药物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 。
【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常按3大穴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