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进狄夕明的“云扬斋”,宛若走进一方紫砂艺术的天地 。那些千姿百态的紫砂壶折射出主人的壶艺修养和文化创意,无不充盈着紫砂的特质、文化的灵魂和寓意的情趣 。宜兴紫砂壶自明清成熟以来,已成为一种艺术与文化、实用与欣赏、材质与审美有机结合的中国民族工艺品,富有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狄夕明的壶艺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传统而不失新潮,通俗而又高雅,显示出他对紫砂壶创作的深度思考,通过对作品自然的、和谐的、艺术的原则要求中,彰显砂壶内在格调和品位的崇高 。
【狄夕明的紫砂艺术:壶艺简约蕴光华】狄夕明从喜爱书画到钟情紫砂,是他人生的不懈追求和生命的重要组成 。他在紫砂学艺过程中,临摹古人、前辈和大师作品时,注意捕捉随时迸发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意识的情感体验,营造壶艺新作 。他的原创之作“龙首壶”,虽然也是以龙为题材,张扬龙的崇拜的艺术作品,但是是以新的形态释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朱泥制作成圆润饱满的壶身,壶嘴、壶把设计成抽象的龙首和龙尾,嵌盖上的壶钮是一颗硕大的铺砂红珠,金色砂粒仿佛“游龙戏珠”的光芒 。还有陶刻的五爪游龙,或是腾越于天际,或是潜藏深泽,那神秘与奇异,增添了作品寓意性和情趣感,给人以怡性悦情的享受 。
在狄夕明曾在《言为心声,艺为心形》的短文中透露心声:“吾居阳羡,常窥艺人制壶,深有情恋,情有所爱,小加研寻,有会心处 。”他还认为:“对技外之学养,文化之契合,自然之体察,生命之体悟,感知舍而弃之,非艺人之举 。”所以,他的紫砂艺术之路始终渗溢着恬淡与自然,遵循“道法自然”的创作情感,并把真情和实意投向紫砂壶的创作,力求好作品问世 。俗话说:“自然生花器,简约蕴光华 。”在紫砂壶的艺术领域不断探求的狄夕明,钟爱于光器的造型设计,那简单凝练、线条丰腴的艺术语言,是男人大而化之的性格再现 。其实在狄夕明看来,大自然的一切似乎都能够以紫砂壶的形象再生 。
说到紫砂壶的造型,狄夕明对自己是绝对的苛求完美,这是他与生俱来对美的偏爱 。即使是传统的器形,都可以有新的解构 。一件“石瓢提梁”、一件“牛盖莲子”、一件“仿古”都是他依据自己的眼光,慢慢修饰,慢慢雕琢,最后成型 。作品的每一个新的变化都是他来自于生活、观察、思考的沉淀 。他认为,紫砂壶是一种艺术品,也是作者对生活、对文化的一种寄托和追求 。在艺术范围中,实际上精神内容决定着紫砂壶艺术的表现形式 。
狄夕明在紫砂艺术的天地里徜徉,每件佳作都有他独到的理解和突破常规的创新 。例如他的“鼎顶如意”,摹古法,施新意,创作而成 。壶有三足似鼎,简练中独具意蕴,圆和中显示张力,尤其是壶钮塑成桥型的“如意”,形象地演绎出“鼎顶如意”的创作主题和精神内涵,它的品位,它的寓意让人一览无余 。
狄夕明宠爱紫砂壶的传统造型 。在他看来,能够经受岁月沧桑的洗礼,而不灭灼灼其华的一定是经典 。在实践中他总是跃跃欲试地想为曾经的经典作品融入新鲜的元素,祈盼成为新的经典之作 。他的“葫芦提梁”、“紫金炉”、“功德圆满”组壶等都是在器形与陶刻的交融中包容美学的韵味,蕴蓄象征的含义 。这种形意相依,气韵生动的艺术个性,可以作为狄夕明紫砂壶艺术的注脚 。
“云扬斋”留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 。狄夕明的紫砂壶创作构思,是在生活中积淀,在积淀中感悟,在感悟中施艺 。他的作品之所以诱人和感人,是因为来自自然,发自内心 。也许这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
推荐阅读
- 腌糖醋大蒜的方法
- 喝茶,真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 不同泥料的紫砂壶应该考虑不同的茶
- 电脑上打印机打印后是否有记录的
- 很生气很想发飙的句子 很生气很想发飙的句子精选
- 有些话,你不说,茶也懂
- 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 一杯茶里的六味人生
- 杏鲍菇的保存方法 杏鲍菇保存方法家庭
- 声誉风险管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