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的传奇人生—弃儒从医,终成名家( 二 )


《本草纲目》代表了明代药学成就,载药1892种,但汪昂认为“舟车之上,携取为艰”,原书体量较大,携带不便,内容完备而未能摘其要;另外《药性歌赋》等书过于简要而内容不完备,写作又拘泥于文字对偶,造成缺略过多,于是他编写出了一部适中的《本草备要》 。 初刊时该书载药402种,后再刊增订为479种,按照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草部、木部、果部等8部 。 每味药的大字正文按药名、功效、性味、归经、主治、配伍、适应证、禁忌证、产地、形态等分别介绍;小字引申正文以注文解释,将前人论述结合己见加以阐发 。 引用他人者注明出处,自己的见解则注明“昂按” 。 引书共有118种,来源不限于本草及医书,其余文史、宗教、志怪、笔谈等,只要有相关内容的都加以引用 。 所选的药物至今有十之七八与不同版本的《中药学》教材重合,可见选药较为恰当实用 。
 
《本草备要》一书“不专为医林设”,同时“要令不知医之人读之了然”,文笔简明扼要,浅显易懂,还加入了医案和轶事 。 例如,宋徽宗宠妃患咳痰、面肿、不寐,有位李御医治了三天不见效,按律当诛 。 这位李御医急得在外边走边哭,忽然听见市场上有人在卖治咳嗽药,一文钱一帖,说服用后当晚就能入睡 。 李御医购买后首先自己尝试,感觉没有太多异常,就冒险送给了妃子 。 谁知这位妃子服用后效果很好,当晚咳嗽即止,第二天面肿亦消 。 宋徽宗了解后非常高兴,重赏了李御医 。 此时的李御医尚不了解原方剂的组成,于是再次跑去重价买了配方,这才得知原来是用一味蛤粉,再加米汤调服 。 像这样的故事既有助于理解,又容易让人记住 。 为了便于不懂医学的人使用,原书还加入大量治疗病症的实例,以指导读者运用,使得《本草备要》一书大受欢迎 。
 
《医方集解》是汪昂的另一部畅销书,收载正方380余首,附方488首,还附有急救良方22首 。 “集解”,顾名思义,是方解采录多家之言进行注解,作者自己的见解则用“昂按”注明,以示区别 。 书中没有延续以往按病证进行分类的模式,而是改为依方剂功效进行门类划分 。 该书与《本草备要》类似,力求简明扼要,尽可能向读者提供各家的论述和经验,且多注明出处 。 由于该书内容切合实际,方论精当,出版后深受医者和病家的好评 。 清代孟河名医费伯雄曾说,“当时之医,每以《医方集解》一书奉为枕秘 。 ”据统计,该书所载方剂占现行不同版本《方剂学》教材内容的一半左右,至今仍有较高参考价值 。
 
《汤头歌诀》是汪昂将200余首方剂编成七言歌诀而成的另一部书籍,内容高度概括,选方力求实用,同时又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掌握 。 原书一经问世,便风行海内,深受世人赞赏 。 可以说,汪昂为中医知识的推广和普及作出了卓越贡献 。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