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的故事—弃商从医,悬壶济世

1934年 , 朱良春因为患肺结核 , 休学一年 , 完全用中医药治疗了近一年 , 终于获得痊愈 。
 
这一年 , 对于一个勤学上进的17岁青年来说 , 实在太长了 。 然而 , 他并没有被疾病所吓倒 , 也没有仅仅停留在医治疾病的事情上 , 而是勤于学习 , 善于思考 , 最后决定放弃商业中学的学习 , 转而学习中医 , 要“济世活人” 。 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 也是中医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久病知医”、“久病成医”历史佳话的又一次再现 。
 
鲁迅骂中医 , 是因为不满意中医对于他父亲结核病的治疗后果;当然 , 1936年鲁迅自己死于结核病 , 与中医治疗无关 。 何祚庥说中医是伪科学 , 很重要的原因 , 也是因为他两岁的时候 , 其父亲因为伤寒病在中医手里病逝 , 而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 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里 , 白求恩也死于没有中医介入的术中感染 。
 
假如 , 朱良春不是遇到一个好的中医 , 他会相信中医吗?他会自己要求去学习中医吗?由此 , 我们不难想见 , 朱良春日后的主张与他切身体会有关 。
 
他说:“当前加强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工作 , 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问题 , 而是关系到中医事业存亡与发展的根本大计 。 当然 , 中医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 , 科研、教学、临床、管理等缺一不可 , 但它的着眼点 , 毫无疑问 , 都是以临床为中心的 。 所以 , 抓住了临床医技人才的培养 , 就是抓住了根本 , 抓住了要害 。 唯此 , 才能保证中医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 ” 学中医用中医 , 追求完美 。
 
【朱良春的故事—弃商从医,悬壶济世】1936年初 , 朱良春先生在孟河御医传人马惠卿家抄方一年 , 登的是大雅之堂 , 见证了太医家传 。 按说在那个时代 , 完全可以靠着这种不平凡的经历“悬壶济世” , 两个效益一起抓了 。 但是 , 他不满足于“医道已了”的抄方 , 而是转学苏州 , 到章太炎任校长的国医专科学校 , 去接受中医现代专门教育 , 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 。
 
抗战爆发 , 日机轰炸 , 学校散伙 , 很多同学失学 , 或者自己开业谋出路 。 而朱良春先生想的是继续求学 , 在1937年11月凇沪抗战硝烟还没有散尽的时候 , 只身来到上海 , 千难万苦 , 找到章次公 , 成为章先生的得意门生 。
 
靠勤奋 , 也靠虔诚 , 朱良春先生不仅深得章次公器重 , 而且还结交了曾国藩的外孙聂云台先生 。 聂先生留学德国 , 学的是工程学 。 但是 , 他很不幸患有糖尿病 , 又因为糖尿病足而两下肢截肢 。 就是这样一位病人 , 不甘心做一个地地道道的患者、残疾人 , 而是矢志研究中医学 , 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 通过对于医学的追求 , 他经过反复验证 , 总结出来两个治疗传染病很有效的方子:表里和解丹、温病三黄丸 。 他这个没有腿的研究者 , 把自己的创造传给了朱良春先生 。
 
1939年 , 朱良春先生在南通开业之后 , 赶上了登革热流行 , 他就用聂先生给他的两个方子 , 或单行 , 或配以汤药 , 表里双解 , 解救了大批患者 , 也验证了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的良好效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