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的禁忌


下元节的禁忌

文章插图
文章目录
一、下元节的禁忌
1. 下元节有什么禁忌
2. 什么是下元节
3. 下元节的由来
二、下元节有什么习俗
三、下元节有什么饮食习俗
下元节的禁忌1、下元节有什么禁忌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
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
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
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
晚上晒衣服 。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
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
乱看 。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
榕树放在家门口 。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
2、什么是下元节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 。
3、下元节的由来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 。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 。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 。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晚上,杆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 。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 。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 “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
下元节有什么习俗1、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 。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 。
2、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 。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 。
3、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
下元节有什么饮食习俗1、米果
潮汕地区祭祀五谷主,要蒸制“五谷主偶像”和一些象征农具、五谷的“尖担”、“粟穗”等食品 。
“五谷主偶像”是用米粉加开水搓捏,做成像古代人那样头盘发髻,有眉目嘴鼻和耳朵,身缀以豆、麦的人形状,除了个别做技艺较高,有包以少量的馅料外,一般是没有包馅料的 。
2、麻腐包子
吃麻腐包子,据说这是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 。麻腐包子象征送寒衣的包袱 。下元节这天,各家再忙都要抽时间点麻腐 。
麻腐的制做方法是将麻籽碾细,用水搅拌成糊状,以箩过滤去皮,掺上黄米煎熬成稠糊状即成麻腐 。以麻腐拌萝卜或洋芋、葫芦为馅,蒸成麻腐包子或饺子,这种素食包子具有油香细软的自然口味 。
3、糍粑
客家农村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 。”下元节这一天,有些地方有做糍粑等食俗 。取上等糯谷,最好是壳薄质软的红谷糯,经加工成白净的糯米 。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进木甑里蒸糯米饭,放进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 。因此,客家人叫“打糍粑” 。
【下元节的禁忌】4、芋仔包
十月十五下元节,农村常做芋子包 。民间有句俗语,“吃上芋子包,包银包金包发财”,说的就是芋子包 。客家芋子包是永定的地方特色小吃,外表呈纺锤形,由芋子或马铃薯作为主料,馅料相当丰富 。
芋子包就是将芋头捣成芋泥后,加适量木薯粉做包子皮包成的一种包子,内馅为瘦猪肉、香菇、冬笋丝、虾仁、箩卜丝、葱白等 。待皮薄滑嫩的芋子包出锅摆盘后,放入麻油、猪油等调料,立刻满屋香气四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