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的心得和收获

1、学习中医后的感想80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是一个需要首先探讨的问题 。很多朋友学习中医之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入门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一头扎进伤寒论等经典里,苦读了数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经文背得烂熟,临床时,边都摸不着,开口动手便错,进而怀疑经典,怀疑中医 。
有的执迷于药物学里,变成了草药医生,单方医生,把个别中药和处方视为绝密,越求越奇,以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药或者异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
还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将中医和气功,宗教混于一谈,强词夺理,故弄玄虚,不提也罢 。
我想,这些不应该是朋友们学医的初衷 。
我虽然出生在中医世家,却也在医学上走了很多弯路,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也曾经让我倍感艰辛,回首这20多年的学医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医本来是一个简单明白,好学易用的学科,却被有意无意的蒙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 。
在这个处处追求效率的时代,还原中医的本来面目,破除中医迷信,节约后来者的精力和时间,就是我现在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 。唯其如此,中医界方可吸引优秀的年轻人,才能发扬光大 。
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先从端正态度开始 。
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说过,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我要强调的是,下面这种学习方式适合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系统掌握中医体系的人,也适合已经学医几年,或者读完了中医院校还一头雾水,愿意重新钻研的情况 。
一,先宏观后微观 。
一定要先对中医的学术体系有一个整体的大概印象,先通过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然后再去学习具体的知识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各种秘方,技法当中,纷纷扰扰,一锅浆糊 。
临床上遇到很多医生已经号称可以攻克绝症了,结果自己得了感冒,还分不清是风寒还是风热 。基本的概念都是一塌糊涂,如何能够登堂入室?
二,培养提高思辨能力,不要强调死记硬背 。
中医学让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背诵大量的内容,而这是否有必要呢?我的体会是中医学里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其实是不多的 。远远不如法律,外语等专业 。
很多内容,理解以后就会记得,而没有理解,记来何用?当然,理解也是分层次来的,先浅后深,先一般后特殊 。
中医知识浩如烟海,人的精力时间都有限,一个医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学,也不可能什么病都会治,关键是能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建树,善莫大焉 。
我记得当年背了好几百个处方,但是临床根本不怎么用,现在还能背的处方不会超过50个吧,也没有临床开不出方的情况,呵呵 。
学习方剂的问题,我以后会单独论述 。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一个临床医生真的不需要学那么多处方 。千招会,不如一招精 。一方融会可变数方,一法学透可变数法 。
很多老医生喜欢炫耀自己当年是如何过目不忘,博闻强记 。先大量的背诵,以后慢慢理解,对于幼儿学医,这个当然是有道理的 。
但如果是成年人记忆力差,理解力强,就不应该这样学 。何况这些出口成章的老先生很多人临床水平真心不怎么样,可惜了背书受的那些罪哟 。
传统的学习方法,打杂三年,抓药三年,抄方三年,动不动十几年以上才可以出师 。真正学医的时间并不多,这些规矩里面,包含着对学徒劳动力的残酷盘剥 。
而我以为,一个完全没有医学基础的人,中等资质,学习条件和方法合适,三年就可以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
这是我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 。至于执业医师考试,我指导的几个学生都能超分数线近一百分过关 。也可以证明这一套方法对付应试教育还是同样有效 。
三,保持批判的精神学中医 。
一定在建立好自己的医学体系以后,再去研究各家学术
对前辈的经验,带着怀疑的态度学习,以临床疗效来验证 。
凡是科学的体系,一定有可以理解的逻辑,无法理解的东西,可以存疑,先放一放 。
这是因为你没有一定的基础,无法分辨是非,轻易转进中医各家学术的嘴仗里,除了更糊涂,没有别的收获 。
我常常说看一个人学医的水平,看看他买了些什么书,可以得知八九,也是这个意思 。
2、学习中医学的体会和收获~~!!
尽量多看经典吧,内经合伤寒论要透吃,然后方剂和药物要熟识,温热病学就可以放后面点中医的学习要悟的,当然,初期的学习室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对阴阳五行,病理病机,要好好理解后期才是对医案的学习和看别人的学习心得 。最后关键的事临床,人家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临床在中医德学习里是很关键的,很多经验和对书本理论的认识,都是从临床积累出来的,慢慢来,不要急,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的

这个问题要你自己通过学习中医,才能认识中医,才能有体会 。

正治,或【反治】非常之要;

体会什么了?写出来就是好文章!
3、用自己的话谈谈学习中医的收获(要求600字)
中药学学习体会
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对于维护我国人民健康、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药学是重要的中医基础课程 。学好中药学这门课对于我们西学中医师临床能力的提升十分有益 。
通过对中药学的学习,我初步了解各种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和功效分类,认识到某些药物的毒性与使用禁忌,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和十八反、十九畏等中药常识 。下面简单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

给你个提纲,你自己写吧 。
1,早睡早起,不熬夜;
2,均衡饮食,注意食物药性,清淡为宜,避免垃圾食品;
3,保持心性平和,避免极端情绪;
4,做一些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 。
你可以根据中医课程,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身体健康进行一个自我诊断;然后结合在校的条件,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健身计划 。相信老师会非常喜欢的!
4、求学习中医学后的心得体会(谁的都行) 1000字左右(刚学习了一学期那种水平)
第一是知识的积累
知识的积累是枯燥的、需要死记硬背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重复来重复去加深记忆的 。
知识的积累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也就是说你必须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你才能对中医学有完整的认识,或者说只有等到你把中医学的绝大多数知识掌握了以后,你才能对中医学有准确的认识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 。
第二是实践中的领悟
如果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积累上不能超越的话,也就是说不去实践的话,知识就只能是开心辞典了 。
领悟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将知识与对象紧密联系起来,帮助你正确的把握对象的所有方面 。或者直接了当地说,领悟是为了让你把知识更好的放下,这样才能深入到对象之中去,合二为一 。
将知识和领悟两者统一起来,就有个技巧 。
因为知识的积累确实是枯燥的、乏味的 。
因此,你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切入点,比如我不喜欢教科书,阅读教科书总是会让我感觉兴趣索然 。我通常是看书籍、论文 。中医学以外的书籍我看得比较多也比较杂,这里我介绍几部对中医学多学科研究有帮助的,如《从混沌到有序》《系统科学》《哥德尔,埃舍尔和巴赫——集异璧之大成》》《隐缠序》《通向实在之路》……
虽然书籍中的知识介绍得不是那么系统,但充满了作者的思想,很有意义 。阅读完了以后得到的是更加牢固和系统的认识 。
中医学方面我入门的书籍是《开启中医之门》,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本书;刘力红的《思考中医》虽然备受批评但我认为非常不错,非常适合我;还有伤寒论方面的书籍,以及名老中医的著作,等等 。
现在我主要是阅读内经等经典 。
论文是我阅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论文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是我领悟和灵感的重要源泉 。
因为我偏重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所以,我采用的技巧是,树立起自己的广泛联系的人体模型来 。一边学习一边构架,并将它动起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填充它 。我认为等到这个模型树立起来以后,我对中医学基本上就有个稍微完整的把握 。当然,应用是比不可少的,但是受到条件的限制,我只能从别人那里去检验模型是否合理 。
你要记住,自己学了就要自己想【学中医的心得和收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