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且话中国茶:千年茶事 寂寞茶魂

这一个千年 , 开始了对茶文化以德为中心 , 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 , 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 提倡对人尊敬 , 重视修生养德的人生社会命题开发 , 以及茶文化作为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的性格取向的双向开发 。
一条茶的河流开始从这群人的身后发源 , 涌动 。在华人的世界里形成海洋 , 从文化脉络上来看 , 也许是说之不尽 。道之不竭 。是灵魂的涌动 。
国饮
茶是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料 , 除了解渴生津、药用保健、甚或食用之外 , 由于它在中国的最早发源与3000多年的发展 , 再加上历代名人 , 尤其是文人对其形式的程式化提升以及审美意韵的开凿 , 从而将其纳入中华文明的文化脉络之中 , 并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环 。时至今日 , 只要是华人 , 就会有与茶相关的共同话题 , 而以茶为原始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礼、敬、仁、义、和的佛儒道精神也在异国他乡广为传播 。
在华夏文明与中外文化发展的脉络上 , 茶始终承载着重大的使命 , 并发挥着发展经济、提升文化氛围、传递文明信息的巨大功效 。世界着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 , 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 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 , 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 。
而对于品茗了它几千年的中国人来说 , 茶 , 实在是象征了令人回味无穷的人生境界--一苦 , 二甜 , 三回味 。茶体现了最为隽永灵秀的东方智慧--淡泊以明志 , 宁静以致远 , 仁爱以礼敬 , 俭默以通和 。而借用老庄的思维 , 也许是:
大味必淡 。
生命如茶 。
茶在现代社会被公认为中国人的国饮 , 饮之大者--茶 。
这里不得不谈到一本触及茶之原始魂魄的作品--《茶经》 , 还有它的来源 。
大唐茶圣
大唐开元21年 , 也就是公元733年初秋 , 在竟陵(今湖北天门市) ,西塔寺主持智积禅师晨起漫步 , 走到芦苇滩处 , 忽然望见一群大雁在苇丛中凄鸣飞舞 , 不仅好奇 , 走入一看 , 发现一名嗷嗷待哺的弃婴 ,  智积发慈悲心 , 将这名男婴抱回西塔寺 , 由于无法照看 , 又先将这名男婴托付给好友吴兴儒人李公抚养 。智积以《周易》占卜 , 得语:"鸿渐于陆 , 其羽可用为仪 。"是吉象 , 便给孩子取名为陆羽 , 老禅师不会想到他的慈悲心与愿力为中国文化带来了一位后来被称为茶仙 , 或者茶文化始祖的人物……
智积禅师是一位精通佛学的灵通人物 , 曾经被宫廷所宴请召见 , 而他的这位友人李公则为当时的开明学者 , 为官刚正而为流俗所忌 , 辞官隐居于竟陵 , 陆羽的童年在李公家人的悉心照料的同时 , 实际上也饱受儒学氛围的熏陶 。
既然是与佛有缘 , 陆羽懂事后 , 即被禅师招回寺院为僧 , 出乎意料的是 , 这一个聪敏过人的孩子似乎并不打算报效空门 , 而一心热衷于孔孟 , 禅师在讲解四大皆空的理论时 , 陆羽问到:"师傅 , 古人说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那么出家人是否就是不孝呢?
这么一个大胆的问题使得陆羽在寺院中成为一个离经叛道的问题论者 , 在饱受僧官的殴打与体罚的岁月里 , 这个孩子的内心里始终在呼喊着:"我想读书 , 做学问 , 自由自主的主宰我的人生 。
而实际上这样一种鲜明的人文精神 , 在古代 , 是不可能被纳入主流的 。也许在决定追逐自由仁爱的儒家空间的同时 , 也注定了他一生的漂泊流离 。或许还要更早 , 从他作为弃婴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无根的一生--生存的无根 , 文化思维方式的无根 。在陆羽的童年 , 或许唯一能让他感到精神愉悦的时候就是为老禅师煎茶的时候 , 煎茶是老师的特长 , 同时也是陆羽的爱好所在 , 陆羽亲手煎出的茶汤让老禅师甘拜下风 , 这一老一少便在这种:文化思维上互相排斥 , 文化表现形式上却又互相感应欣赏的氛围中开始了相互的渗透与默化 , 而陆羽成年后亦僧亦俗的生活也许是更多的受到了老禅师佛教文化的渗透 。
陆羽13岁的时候 , 为求学而偷偷逃出了寺院 , 在一个戏班里谋生 , 以其诙谐与才气居然当上了现在所说的编剧与剧务 , 次年 , 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物--竟陵太守李齐物 , 太守在观看完陆羽的作品后 , 大为惊叹 , 赞为奇才 , 并满足了陆羽之心愿--到邹夫子书院饱学7年 。
这个太守 , 水平并不低 , 他曾经被朝廷钦定为大诗人杜甫的主考官 。
当时 , 大唐文化已进入辉煌的最后的流彩光阴 , 社会状况也如当时的诗人杜甫所描述的一般动荡流离 。追求儒学经世致用的陆羽实际上注定了其社会地位与生活空间的飘零 。
陆羽回到西塔寺草庐 , 专心茶事研究;并苦练书法 , 兼攻诗词 。在这一时期陆羽名声蔚然 , 当然是以文才名 , 竟陵司马崔国辅与其品茶品水 , 结成忘年莫逆之交 。毅然赠予陆羽白驴和乌封牛、文槐木书箧 , 已助其踏访考察各地茶叶情况 。
陆羽在游览了湘、皖、苏、浙等十数州群、考茶品水之后于次年到达盛产名茶的湖州(今浙江吴兴),在风景秀丽的苕溪"结庐苕溪之滨 , 闭门对书 , 不杂非类 , 名僧高士 , 谭宴永日 。",潜心研究茶事 。呕心呖血数十载 , 终于完成了华夏茶文化的奠基之巨着--《茶经》 。
茶经共分为三卷十节 , 约有七千余字 , :一之源 , 谈茶的起源、名称、品质 , 介绍茶树的型态特征;二之具 , 论采制茶叶的器具;三之造 , 说明茶叶种类和采制程序……
【一 且话中国茶:千年茶事 寂寞茶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