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不过《内经》,法不过仲景,从《伤寒论》看中药用法
桂枝
文章插图
一、应用:
1.治心悸、气上冲等,桂枝能平冲降逆,常与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汤 。
2.治疗出汗 。汗为心之液,汗多者多心悸,桂枝能温通心阳 。
3.药证
桂枝舌:舌质淡红,舌体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 。
桂枝体质:"林黛玉" 。
二、用量
文章插图
《伤寒论》用桂枝有三个剂量段:
小剂量(2两):多配伍麻黄治疗身体痛、无汗而喘等 。
中剂量(3-4两):治疗腹痛或身体痛;
大剂量(5两):治疗心悸动、奔豚气等;所以,桂枝用于心脏病,必须量大,可用12-15g,甚至达30g 。
三、经验配伍
文章插图
1.桂枝甘草是平冲定悸的主药 。
桂枝甘草茯苓为动悸;
桂枝甘草人参麦冬是虚悸;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是惊悸;
桂枝甘草五味子是咳逆而悸 。
2.治疗自汗 。
桂枝汤治脉弱自汗;
桂枝加黄芪汤治身肿自汗;
桂枝加附子治身痛自汗 。
芍药
文章插图
一、应用:
1.芍药甘草汤主治"脚挛急",解除肌肉挛急的作用非常明显
3.芍药能用于便秘者 。
【理不过《内经》,法不过仲景,从《伤寒论》看中药用法】2.腹痛时,《伤寒论》必用芍药 。
5.芍药枳实主治腹痛便秘,是胃肠动力剂,相当于西药马叮啉 。
6.芍药配白术茯苓,是利水剂 。
三、用量:
文章插图
《伤寒论》用芍药有2个剂量阶段:
用小量:2-3两即可 。
大量:4-6两,主治以腹中急痛为主证的病症 。
芍药甘草汤原方用量各4两 。后世用量从12:1到3:1不等 。
甘草
文章插图
一、应用:
1.用于瘦人 。《神农本草经》载甘草能"长肌肉" 。
2.咽痛,多用甘草 。
3.甘草用于口腔黏膜病 。咳嗽也是黏膜病 。
二、经验:
文章插图
1.甘草6g,桔梗3g 。为利咽方 。。
2.甘草6g,桂枝12g 。为定悸方 。方中桂枝多改用肉桂10g 。
3.甘草12g,干姜6g 。用于以吐涎沫而不渴、苔滑为特点病症 。
大枣
文章插图
一、应用:
1.《伤寒论》使用大枣最多的是与生姜、甘草分别同用 。
2.从临床来看,凡动悸者、脏躁者,多形体瘦弱、舌淡脉细,故使用大枣、甘草为主的方药 。
3.《伤寒论》对体质瘦弱的虚劳患者,常常大量使用大枣,最大量达30枚,因为大枣味甘,含糖量很大,可以作为能量补充 。
二、使用注意:
大枣一般不与麻黄配伍 。
麻黄
文章插图
一、应用:
1.麻黄多用于无汗证 。
2.麻黄配黄芪:主治关节疼痛、汗出身重而肿者 。
3.黄肿者的咳喘,麻黄最为适宜 。
4.《伤寒论》使用大剂量麻黄强调脉象,如大青龙汤证的脉象为浮紧 。
二、用量
1.麻黄的用量有多个阶段 。
2.麻黄的中毒量为30-45g 。《伤寒论》用麻黄多先煎去上沫 。
附子
文章插图
一、应用
1.麻黄汤证或桂枝汤证的恶寒,一般经发汗以后可以减轻,如果恶寒不仅不减轻,反而比以前严重,这种情况多出现于阳虚证患者,恶寒同时,常常汗漏不止,身体湿冷,精神萎靡,此时就适宜用附子 。
3.附子主治脉沉微与痛证 。
2.大剂量附子多用于痛证 。
4."附子脉"的表现: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 。
6.《伤寒论》使用附子:
文章插图
止痛多与细辛同用;
温阳止泻多与干姜同用;
配人参治大泻而脉微不出;
配大黄治腹痛而大便不通
与白术茯苓白芍同用则利水;
与麻黄芍药桂枝甘草同用治疗身痛 。
二、用量:
文章插图
《伤寒论》用附子有2个剂量阶段:
回阳生用1-2枚;
止痛炮用3-5枚 。
三、使用注意:
有毒,须久煎 。附子中毒,古时侯用甘草、黄连、肉桂、绿豆、黑豆汤解之 。现代多注射阿托品、普鲁卡因等 。口服浓茶也有解毒作用,目的是沉淀生物碱 。
推荐阅读
- 隋岸扮演者是谁
- 杭州健康管理师哪里报名
- 子非鱼说明了什么道理
- 电脑拆机清理灰尘后变得很迟钝
- 晒红皮肤怎么处理
- 男人出现鸡皮肤要怎样护理
- 洗衣机如何拆机清理
- 千仞雪和比比东是什么关系
- 迢迢牵牛星表达了什么
- 出省要办理什么手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