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介绍:釉色茶盏的历史渊源


茶器介绍:釉色茶盏的历史渊源

文章插图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 宋朝饮茶之盛 , 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 突出表现在城市中茶肆、茶馆、茶坊林立 , 茶汤品种繁多 。宋朝饮茶内容丰富于前朝 , “点茶”广为流行 , “斗茶”时尚兴起 。宋朝的茶是制成的半发酵膏饼 , 饮用前先把半发酵的膏饼以净纸密裹捶碎 , 而后用碾子碾成细末放在茶碗内 , 再沏以初沸的开水 , 水面浮起一层白色的沫 , 看盏的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无水的痕迹 , 依据水痕出现的早晚 , 早者为负 , 晚者为胜 。斗茶能否取胜 , 茶盏极为重要 , 宋代的茶盏虽有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白釉等 , 但用黑釉茶盏衬托白色茶沫和观察茶色而受到斗茶者的欢迎 。内蒙古赤峰元宝山元墓壁画上的进茶图描绘了桌上的研茶器、点茶的盖盂、汤瓶、茶托盏等 , 展现了自晚唐至元流行的烹、点茶的饮茶内涵 。
【茶器介绍:釉色茶盏的历史渊源】宋时镇江商业繁荣 , 尤其是政府设在镇江的的榷货务是南宋最重要的三个务场之一 , 专卖茶叶、盐、舶来品等 。同时民间又出现“交引铺” , 经营茶盐等“钞引”的纸质货币流行 。在市区宋文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茶具 , 如黑釉茶盏、执壶、杯等 , 黑釉茶盏数量惊人 , 如在一处宋代地层发掘的30平方米中就出土了160件黑釉盏 , 器型一般为口微敛 , 斜腹 , 小浅圈足 。圈足外壁有刮削痕 , 足低而厚 。装饰纹样有兔毫、玳瑁、剪纸贴花等 , 有的在茶盏底部墨书“陈”“钱”“刘”“朱”等姓氏 , 表明当时茶坊林立 , 为防止搞错 , 各家在器物上写上姓氏名号 , 反映出镇江宋代时期茶文化的繁荣 。
茶器介绍:釉色茶盏的历史渊源

文章插图
镇江扬中永鑫堂藏南宋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纹茶盏 , 高5.5厘米 , 口径10.5厘米 , 足径3.7厘米 。口微敛 , 斜腹 , 小浅圈足 。圈足外壁有刮削痕 , 足低而厚 。盏内壁为剪纸贴花凤鸟纹间以梅花纹 , 外腹为黑、黄等色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玳瑁斑纹 。胎米黄色 , 疏松 , 全器施釉 , 底部无釉 。剪纸贴花是将剪纸纹样直接贴在已上过含铁量高的底釉器上 , 再施一层含铁量较低的竹灰釉 , 入窑高温烧成 , 有梅花、双凤、奔鹿 , 有的呈菱花边框 , 内书“金玉满堂”“龟鹤齐寿”等 。黑釉瓷其胎土米黄 , 质地疏松 , 淘炼不细 , 釉呈褐色 , 因釉铁量比其他窑口低 , 而钛、钾、钙、镁的含量相对要高 , 故烧成后黑釉泛褐 。黑釉是利用天然色涂料 , 通过独特的制作、特殊的加工以及复杂的窑变 , 使釉面呈现出变化万千的纹样 。这一类吉州窑黑釉瓷的制作 , 较之建窑的烧造更胜一筹 。在借鉴建窑窑变釉装饰手法的同时 , 也有自己的创造 , 如将剪纸贴花以及木叶用于瓷器上 , 这是吉州窑的特色 。所不同的是吉州窑的黑釉器瓷 , 胎呈米黄色 , 质地疏松 , 釉层薄 , 釉色呈褐色;而建窑所烧黑釉瓷 , 其胎黑 , 器壁厚 , 釉色黑 , 釉层厚 。
唐宋时期盛行饮茶 , 士大夫和文人多以饮茶为韵事 , 他们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及烹茶方法 , 对茶器也非常重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