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需技巧千万别进误区

我们现在更加强调进补,但是要知道这里面有技巧的,在关注人们这种事情的同时,应该给人们更多的建议,千万别进了误区了,在这里是很好的进行关注吧,进补需技巧千万别进误区……
食补是我们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很多人在考虑饮食是否得当的时候,第一个顾及的因素就是能否为我们补充足够营养 。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追求食补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失误的时候,专家提醒我们,如果补错身子的话,可能比不进补造成的伤害还要更大 。
“虚不受补”就是进补不当
补品,顾名思义,是滋补身体的食品或药品 。适当服用滋补品,能使机体增强抗病能力,少生疾病;使患病之人尽快恢复健康 。故有些人把服用补品看作是对健康的投资 。
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因为并不是任何人都需要补品 。若盲目进补,或进补不当,不但无益,反会引起种种弊端 。“虚不受补”就是进补不当造成的典型问题 。
所谓“虚不受补”,是指一些体质虚弱或患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由于脾胃虚弱或脾虚湿盛、运化功能差等原因,在应用滋补品之后,不但不能得到应有的补益作用,反而会出现纳呆厌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状的一种现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呢?遇到这种情况又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脾胃虚弱
【进补需技巧千万别进误区】脾胃虚弱是导致“虚不受补”的主要原因 。由于胃的消化与脾的运化功能差,而补品又多为滋腻之品,所以在服用后,不但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了胃肠负担,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 。
对策对“虚不受补”者,可先调理脾胃,采用健脾除湿、芳香化浊、开胃助消化等治疗法则,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人参健脾丸、藿朴夏苓汤等方药,消除湿浊,恢复胃肠功能,使脾胃保持最佳状态,为以后进补铺平道路 。同时,可对脾胃虚弱患者采用食疗的方法调养脾胃 。饮食原则是多品种多变化、富营养而易消化,饮食宜温、宜软,首选鱼、瘦肉、鸡、奶类、豆制品、莲子、薏米、百合、山药、大枣、核桃等,新鲜蔬菜与水果也应适当多吃些,并最好“少食多餐”,每餐只吃七、八成饱 。年老体弱脾胃虚弱之人,要少吃生冷、油腻、煎炸、熏烤与容易胀气之品;辛辣刺激之物,也应少吃或不吃 。
补不对症
服用补品一定要辨证,首先应了解自己是什么体质,然后才能对证选择相应的补品 。否则,盲目进补,补不对证,自然难收应有之效 。
对策进补之前,最好先向有经验的中医师咨询,明确自己的体质是阴虚、阳虚,还是气虚、血虚 。对自己的体质有了清楚认识,进补就有了明确目标 。如平日感到乏力、气短者为气虚,可服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等;若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月经量少者则为血虚,宜服当归、熟地、阿胶、首乌、龙眼肉等 。
若有全身功能衰退、怕冷、腰酸背痛、四肢不温、阳痿等则属肾阳虚亏,可选鹿茸、肉苁蓉、锁阳、胡桃肉、海马等益肾壮阳之品;若表现为津少口渴、潮热盗汗、眩晕遗精等阴虚者,则可选百合、麦冬、黄精、银耳、西洋参等 。至于气血两亏、阴阳俱虚之症,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气血双补或阴阳兼顾的办法对证进补 。
中医认为,“一药一性,百病百方”,每一种补品只能适合一定的体质,一定的病证 。一个人的年龄、身体状况不同,病症有别,季节有变,体质各异,所以进补必须对证,因人、因时、因病、因地制宜,通补百病的补品是不存在的 。对于阴阳俱虚、数病同发、病情错综复杂者,如表现为“四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高尿酸)的代谢紊乱综合征者,当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仔细观察,全面分析,谨慎配伍,方能奏效 。
剂量欠妥
进补一定要根据人的体质、年龄等具体情况掌握补品的剂量,剂量过小,难以奏效,而剂量过大,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特别是对脾胃虚弱之人,更应严格掌握剂量 。
对策对年老体弱的慢性病患者,只能“平补”、“缓补”,平调阴阳,流畅气血,而不可“骤补”、“峻补”,急于求成 。最好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到最佳剂量 。而且药物宜选药性平和、补而不滞、滋而不腻之品 。凡过寒过燥、大辛大热之剂,对老年人都是不适宜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