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针的常用药物,哪些药物可通过溶栓治疗血栓性疾病?

哪些药物可通过溶栓治疗血栓性疾病?溶栓疗法主要用于新近的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 。
应选择性应用于有肢体坏疽风险的DVT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肺栓塞及冠状动脉栓塞患者等 。动脉血栓最好在发病3h之内进行 , 最晚不超过6 h;静脉血栓应在发病72 h内实施 , 最晚不超过6日 。
(1) 尿激酶(UK):通过激活纤溶酶原而发挥溶栓作用 。由于激活纤溶酶原的同时可降解纤维蛋白原 , 故临床应用受限 。
剂量及用法:首次剂量4000U/kg , 静脉注射 , 随之以4000 U/h持续静脉滴注 , 1?3日为1个疗程 。(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可选择性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 , 发挥溶栓作用 。
剂量及用法:首剂100mg , 静脉注射 , 随之以50 mg/h持续滴注 , 共2 h , 第2?3日可酌情减量 。(3) 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对结合于纤维蛋白的纤溶酶原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 故局部溶栓作用强于UK , 又可减少血中纤维蛋白原的过度降解 。
常用剂量为80mg,60?90 min内静脉滴注 , 每日1?2次 , 每疗程3?5日 。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有:①血纤维蛋白原 , 应维持在1. 2?1. 5 g/L水平;②血FDP检测 , 以使其在400?600 mg/L为宜 。
溶栓药有什么种类?随着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 , 溶栓药也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 。
其特点如下 。(1)第一代溶栓药:尿激酶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溶栓药 。
由人体肾小管细胞产生 , 能从尿中提取 。与链激酶相比 , 其优点是无抗原性和致热原性 , 人体内无抗体存在 , 不存在失效问题 。
因此 , 应用时不需做过敏试验 , 不引起发热反应 , 并可重复静脉注射 。但价格昂贵 , 半衰期短(10?16分钟) 。
链激酶是国外应用最早、最广的一种溶栓药 。它从链球菌中分离出来 , 具有一定的抗原性 , 而且人体大多受过链球菌感染 , 体内已有不同程度的抗体存在 , 因此可发生过敏反应或失效 , 使用前要做过敏试验并用皮质激素以预防 。
重复静脉注射需间隔60分钟以上 , 以免引起低血压反应 。第2次用链激酶溶栓治疗需间隔10天以上 , 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
第一代溶栓药的共同特点是:均为外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药;均直接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溶酶;通过纤维蛋白溶酶溶解新鲜血栓中的纤维蛋尿激酶或链激酶进入血液循环后 , 可造成以新鲜血栓溶解、上述凝血因子消耗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积性血凝溶解状态 。(2)第二代溶栓药: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药为代表 , 存在于血管内皮、血液和组织中 , 属天然的血栓选择性纤维溶酶原激活药 。
其特点是能选择性地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 , 从而溶解血栓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能生产大量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药 , 也具有选择性溶解血栓的作用 。
但作用机制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药不同 , 不影响血液循环中纤溶系统 , 因而不产生全身纤溶状态 , 其半衰期短 , 仅3?5分钟 , 血管再通效果亦优于尿激酶或链激酶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药于1987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 。
(3)第三代溶栓药:以单链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药(SCUPA)和乙酰化纤维蛋白溶酶原-链激酶激活药复合物(APSAC)为代表 , 其中乙酰化纤维蛋白溶酶原-链激酶激活药复合物于1990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 。其共同特点是具有高度选择性溶栓作用 , 不影响全身纤溶系统;作用时间较长 , 血管再通率高 。
如何选择溶栓药物?症状发作4小时内就诊的病人 , 梗塞血管的再灌注速度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 采用高强度的溶栓剂 , 如t-PA、r-PA、TNK-tPA和链激酶(SK)都是可取的 。
症状发作后4~12小时之间就诊的病人 , 梗死血管的再灌注速度只有较少的意义 , 用SK和t-PA是同等的选择 。出于费用的考虑 , SK比tPA更可取 。
现代溶栓治疗倾向于使用一次静推的溶栓剂 , 其特点是方便 , 减少用药错误 , 并可用于院前溶栓 。各种溶栓剂虽然开通率不同 , 但是在降低死亡率方面没有一种溶栓剂明显好于其他的药物 , 而尽早的溶栓是绝对受益 。
因此 , 患者应有胸痛立即就诊的意识 , 医生一旦明确了诊断和适应症 , 应立即着手尽早溶栓 。

溶栓针的常用药物,哪些药物可通过溶栓治疗血栓性疾病?

文章插图
【溶栓针的常用药物,哪些药物可通过溶栓治疗血栓性疾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