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汤包发源地


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 。据《东京梦华录》载 , 当时称之为“王楼山洞梅花包子” , 号称在京第一 。第一楼小笼包子为开封包子名师黄继善始创 。邱庞同说 , 在《知味难》中 , 他撰写的一篇《人间美点在扬州》中就写道 , 据《邗江三百吟》灌汤包子条引言:春秋冬日 , 肉汤易凝 , 以凝者灌于罗盘细面之内 , 以为包子 , 蒸熟则汤融不泄 。扬州茶肆 , 多以此擅长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 “开封第一楼”先后发展了系列产品“小笼包子宴”和“速冷包子” 。“小笼包子宴”又称“什锦包子宴” , 依馅料不同分为鸡丁、笋丁、韭菜头、鱼仁、虾仁、山楂、三鲜、南荠、麻辣汤和灌汤十大风味 。“速冷包子”先后投放本市及郑州、洛阳、杭州、北京等市场 , 受到欢迎 。灌汤包形式美观 , 内容精美别致 , 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 。吃之 , 便就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 , 是一种整合的魅力 。吃灌汤包子 , 汤的存在列第一位 , 肉馅次之 , 面皮次次之 。
灌汤包与小笼包的不同之处:
【灌汤包发源地】小笼包 , 顾名思义 , 是放在小蒸笼里蒸的 , 分2种:1、有汤汁的 , 加入了皮冻 , 叫小笼汤包 。皮又薄又筋道 , 半透明 , 做法是面粉不发酵 。2、没有汤汁的 , 就是一般的小肉包 。皮没有上面一种薄 , 要发酵面粉做 。灌汤包 , 顾名思义 , 就是包子里面有汤汁的 , 即加入了皮冻 , 分2种:1、大汤包 。2、小汤包 就是大小不同而已 。总的来说 , 大汤包比小笼包稍大 , 而且更注重汤的味道 , 有些灌汤包还做成用吸管来吸里面的汤汁 , 馅味和皮味可能要稍好一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