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之烘托、衬托 烘托与衬托区别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种表现手法:烘托、衬托 。

表现手法之烘托、衬托 烘托与衬托区别

文章插图
一、烘托烘托,即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
运用方式:通过(景物)环境描写来烘托心情,从侧面着笔(只写一个侧面) 。
【表现手法之烘托、衬托 烘托与衬托区别】(一)以人烘托人
例如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
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
(二)以物烘托人
例如《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
(三)以物烘托物
例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 。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 。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
二、衬托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衬 。”这句话很能说明衬托的道理 。写文章亦如此,运用衬托这一技巧,会把所描写的对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 。衬托,即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 言彼衬此 , 以宾托主 , 从而获得“彼 ”愈 真而“此”愈明,“宾”愈活则“主”愈显的艺术效果 。
衬托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正衬
正衬,就是采用相关的或相似的事物做陪衬 。
例如:“他两眼直冒金花, 鼻子流着血 。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 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选至《小英雄雨来》)
这句话中写滴下来的血溅在课本的字上, 目的是为了烘托雨来将来保卫祖国的决心和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 。
(二)反衬
反衬,就是用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来陪衬 。
例如:“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么多新鲜事: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出卖罢了 。”(选至《少年闰土》)
这句话中写“我”的空虚,生活阅历贫乏, 不懂得海边农村有捕鸟、看瓜等新鲜事, 通过“我”与闰土对比, 反衬少年闰土的生活知识丰富 。需要注意的是, 衬托应是以次衬主, 如果主次不分, 甚至喧宾夺主,那就会弄巧成拙, 从而使衬托的功能丧失殆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