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过敏不防就晚了

吃面条后运动也能致人死亡?这听起来有点耸人听闻,但绝不是天方夜谭 。近十年来,全球食物过敏患病率明显升高,因食物诱发的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 。
过敏性休克(也被称为严重过敏反应)是食物过敏的特殊类型 。
此类患者在食用虾、芹菜、小麦等食物后6小时内运动会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轻者会突发全身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哮喘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丧失 。
因起病突然,发展迅速,如果抢救不及时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主任尹佳和她的同事们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不明原因过敏性休克患者 。
这些患者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严重的短短几个月竟休克十几次 。患者本人和家属的精神负担巨大,生活质量亦受到了严重影响 。
为了帮助病人找出过敏性休克的诱因,尹佳团队通过对15年间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接诊的过敏性休克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于近日在国际上首次发布了中国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诱因排序,及其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分布特点 。
论文发表在《亚洲临床免疫与变态反应杂志》上,为全球过敏性休克诱因的研究补上了“中国大单”,进一步验证了过敏性休克诱因存在显著地域性差异 。
近八成过敏性休克源于食物
研究发现,在诱发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中,食物诱因占77%,药物占7%,昆虫占0.6%,余下15%为不明原因的“特发性休克” 。
在诱发过敏性休克的食物清单里,小麦为元凶,占到总诱因的37%,水果/蔬菜排第二,占到20%,随后是豆类/花生占7%、坚果/种子占5%,其中最常见的致敏水果为桃子,最常见的坚果为腰果 。
从发病严重程度看,小麦诱发了57%的重度过敏反应,而水果蔬菜类倾向于轻中度 。
随后,研究人员将907个病例按年龄段分组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68%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在18~50岁,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过敏性休克首因不同 。
0~3岁的婴幼儿62%的过敏性休克首因为牛奶;4~9岁的儿童59%首因为水果蔬菜 。10岁之后的青少年及成人组,小麦诱发过敏性休克跃升首位,且随年龄增长占比不断攀升 。
尹佳推测,国内缺少“免面筋”的小麦制品及国人遗传易感性或许是中国小麦诱发休克比例偏高的原因 。
另外,在住院患者中,引起过敏性休克首要原因是药物 。
研究发现,国人由药物诱发的过敏性休克占7%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中药,占37%,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最为常见 。排在第二位的抗生素占24%,青霉素最为常见 。排在第三位的是解热镇痛类药物,占16% 。
运动和药物是帮凶
除了食物、药物等过敏“杀手”外,让患者病情急转直下的还有几位“帮凶”,即伴发因素,它们在严重过敏反应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很多病人虽然对食物过敏,但如果没有伴发因素存在,他可能症状很轻,或是没症状,一旦有伴发症状出现,就可能会引发过敏性休克 。
第一大帮凶是运动 。
该研究发现,39%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运动过程中,其中食物依赖运动诱发严重过敏占到87% 。
正常情况下,食物在胃肠道中消化充分后进入体内 。如果在运动的情况下,血流加速,肠道细胞的间隙变松,可能就会加速食物吸收,这种没有完全被消化的食物片段进入体内,就容易引起致敏,导致严重过敏反应 。
除了运动外,还有几个重要帮凶,研究发现,3.7%的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当天口服了阿司匹林,1.4%发作前饮酒,1.1%发病前服用了解热镇痛药 。
尹佳提醒,药物诱发过敏性休克虽为“小众”,但随着国人高血压患病率的逐年提高,以及阿司匹林在预防中风、老年痴呆、抗衰老等方面作用的不断证实,预计将有更多人群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而一旦明确诊断为小麦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及解热镇痛类药物为绝对禁忌 。
如因病情需要必须服用阿斯匹林或解热镇痛药物,则小麦类食物为绝对禁忌 。
随身携带肾上腺素
由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难以预料,发作时大多远离医院,因此给有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危险人群配备随身携带的肾上腺素药物及注射装置,教育患者在发生意外时用其自救已成为目前多数国家在第一时间抢救过敏性休克的主要方式 。
在欧美等国家,患者一旦出现意外,常会用肾上腺素笔隔着裤子一扎就能自救 。
国内目前还没有这种装置,尹佳建议,患者随身常备两支肾上腺素注射液(每支1毫升)和一个1毫升的一次性注射器,突发情况时一次用量是0.3~0.5毫升,肌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 。
【有种过敏不防就晚了】关于注射肾上腺素的时机,现在医学界的共识是越早越好 。严重过敏反应有前驱症状,表现为手心、足心、头皮剧烈瘙痒,全身潮红,风团样的皮疹,同时又出现主要器官症状时,如憋气或者哮喘,儿童可能表现为腹痛、腹泻,就是注射肾上腺素的良好时机 。
尹佳表示,临床工作中,经常会发现,很多人甚至是医生对使用肾上腺素颇有顾虑 。
事实上,肾上腺素对越年轻的人越安全 。肾上腺素最大的风险是会引起剧烈的血管收缩,如果已经有冠脉狭窄了,有可能让冠脉更窄,影响心肌供血、升高血压,诱发心脑疾病的可能 。
但是这种风险要辩证对待,当面对一个马上就要逝去的生命时,救人是第一位的 。
什么是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触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性反应,多突然发生且严重程度剧烈,若不及时处理,常可危及生命 。昆虫刺伤及服用某些药品(特别是含青霉素的药品)是最常引发过敏性休克的原因,某些食物(如花生、贝类、蛋和牛奶)也会引起严重过敏性反应 。
绝大多数的过敏性休克属Ⅰ型变态反应 。外界的抗原性物质(某些药物是不全抗原,进入人体后与蛋白质结合成为全抗原)进入体内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IgE抗体,其中IgE的产量因体质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这些特异性IgE有较强的亲细胞特质,能与皮肤、支气管、血管壁等的“靶细胞”结合 。此后当同一抗原物质再次与已致敏的机体接触时,就能激发广泛的Ⅰ型变态反应,其中各种炎性细胞释放的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等是造成组织器官水肿、渗出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 。
过敏性休克的表现与严重程度因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本病大都突然发生,约半数以上患者在接受病因抗原(如青霉素G注射等)5分钟内发生症状,仅10%患者症状起于半小时以后,极少数患者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出现 。
过敏性休克有两大特点:其一是休克表现,出汗、面色苍白、脉速而弱,四肢湿冷、发绀,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或完全丧失,血压迅速下降乃至测不出,脉搏消失,最终导致心跳停止;其二是在休克出现之前或同时,伴有一些过敏相关的症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