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克格勃特工到底有多厉害

1978年9月7日,保加利亚作家及持不同政见者乔治·马可夫,像往常一样,在伦敦既定的巴士站候车,准备前往英国广播公司上班 。在巴士靠站时,拥挤的人群中,有人不慎用雨伞头刺中了他的大腿,该人非常内疚地对他表达了歉意后,转身离去 。
乔治·马可夫也并未在意,但当他来到公司后,被刺的地方隐隐作痛,并伴有烧灼感,他随即前往医院就医 。医生一直没能找到病因 。但是三天后,乔治·马可夫不治身亡 。

苏联的克格勃特工到底有多厉害

文章插图
(乔治·马可夫旧照)
后经法医检验,在乔治·马可夫被刺的地方,发现了一粒针头大小的金属小珠,深入肌肉 。经检验得知,小珠内有微量的蓖麻毒素,就是这种毒性极强的蓖麻素要了乔治·马可夫的命 。。
这已经是乔治·马可夫遭遇的第三次暗杀,前两次他都成功逃脱 。
后来,经被捕的苏联克格勃特工供述,正是他们刺杀了乔治·马可夫 。
那么,克格勃是什么样的组织,其特工到底有多厉害呢?
克格勃是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俄语简称,成立于1954年 。
1991年苏联解体时,克格勃演变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 。和英国的军情五处,美国的CIA,以色列的摩萨德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组织 。
克格勃机构庞大,总部曾先后设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工作人员有近1万人 。克格勃下设有近20个局,各类间谍和技术人员近20万,遍布全国的眼线达150万人,常驻国外的间谍有25万人 。
苏联的克格勃特工到底有多厉害

文章插图
(捷尔任斯基旧照)
克格勃的前身是捷尔任斯基创立的“契卡” 。
捷尔任斯基是一个波兰裔的白俄罗斯人,一手创立了俄罗斯历史上最早的特务机构,被认为是俄罗斯特务机构的鼻祖 。
克格勃的标志由盾牌和利剑组成,盾牌象征着保卫国家,捍卫革命 。利剑则表示与敌斗争,无往不利 。
在冷战期间,克格勃拥有很大的权利,直接对苏联最高领导人负责 。它可以将手伸到国内的任何领域,调查任何人 。甚至在后期还凌驾于苏联党政军之上,成为一个对外收集情报,从事间谍工作,对内负责保卫国家安全的“超级情报机构” 。一度被西方媒体称为“全世界最庞大的谍报组织” 。
很多世界知名人物都出身于克格勃 。
【苏联的克格勃特工到底有多厉害】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格勃做了16年的特工,曾以克格勃成员的身份,在东德秘密工作6年 。普京曾骄傲地说:“感谢在克格勃工作的经历 。”
其它有名的人物还包括:曾任俄罗斯国防部长、总统办公厅主任的谢尔盖?伊万诺夫;曾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局首任局长、现任安全会议秘书的尼古拉?帕特鲁舍夫;以及现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博尔特尼科夫 。这三人在上世纪70年代时期,和普京一道在圣彼得堡担任职克格勃驻点特工 。
苏联的克格勃特工到底有多厉害

文章插图
(普京旧照)
甚至有传言大名鼎鼎的国际奥委会前任主席萨马兰奇、著名作家海明威都是克格勃特工 。当然了,这只是传言,未经证实 。
要想成为克格勃特工,必须经过严苛的选拔和艰苦的训练 。
克格勃的成员必须根红苗正 。
进入克格勃的门槛极高,家庭背景是第一位的 。必须是出身于革命家庭,红色基因纯正,而且绝不能有一点瑕疵 。但凡祖上三代有政治污点,这样的人即使条件再好,都无法被克格勃吸纳 。
例如普京,就完全符合这样的要求,他是一个典型的红色后代 。其祖父是列宁和斯大林的私人厨师,其母亲是一名工人,父亲则是苏联海军,其兄长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壮烈牺牲 。
克格勃成员还必须是美女帅哥,具备相当的颜值 。
克格勃一般从在职大学生中挑选人员,对长相、身材身高等都有明确的要求 。因为克格勃的间谍,身体就是最好的武器 。
苏联的克格勃特工到底有多厉害

文章插图
(克格勃证章)
克格勃的女间谍被称为“燕子”,一般都身材高挑,肤白如脂,五官精致 。这样的女人经过训练,就会成为最厉害的武器 。克格勃的一号“燕子”是库列尼娃 。
男间谍被称为“乌鸦”,同样俊朗挺拔,玉树临风,且身手不凡 。其一号“乌鸦”是获得世界公认的头号谍报人物佐尔格,曾成功地破获了德国入侵苏联的准确时间 。
更重要的是,克格勃的间谍必须精通18般武艺 。
他们训练的科目近50个,除了掌握跟踪、监视、化妆等基本功外,还必须具备通讯、摄影、驾驶等技能 。有时还要掌握一些特种技术,如开锁、开密码箱等 。
当然,间谍的职业是刀上舔血,熟练使用武器和擒拿格斗是最主要的 。克格勃的武器都是特制的,除了常见的小巧便携式手枪外,还人手一把弓弩和锋利的短刀 。
除了这些条件,克格勃特工还要求有沉稳的性格,以及临危不乱的心智 。
当他们具备这些本领后,执行起任务来才会游刃有余,手到擒来 。也因此,冷战时期,克格勃在国际上成为了令人谈之色变的组织 。
(参考资料《克格勃传奇》)
克格勃的前生后世,以及它情报收集(或称偷窃)、暗杀、渗透、招募、安保等方面的厉害程度和在世界特务界的地位不赘述了,前面许多条友作了许多解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