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表面抗原阴性的乙肝

目前诊断乙肝的通行方法是抽血化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俗称为“澳抗”),如果化验结果为阳性,即被认定为乙肝,如果为阴性即可排除乙肝,一般查体(升学、招工、参军、献血等)几乎都是以此作为标准,但是随着乙肝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 许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的乙肝患者陆续被发现,并且占有相当比例,这就对于以表面抗原作为判定乙肝标准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提出了质疑 , 单凭检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来诊断乙肝显然不够了,这样可能使一部分真正的乙肝患者“漏网”,造成漏诊和误诊,给工作带来损失,以下简要介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的乙肝诊治情况 。
得了乙肝,但又检测不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 可能存在不同的感染状态,其发生机制是由于乙肝病毒复制和表达水平过低、病毒基因组变异、人体基因和免疫特点有关 。乙肝病毒感染后,有时表面抗原的血清含量过低,通行的检测方法,如放射免疫及酶联免疫方法 , 尚不能检测得到,而必须依赖于更加先进和精密的检测方法,如斑点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才能检测得到 。另外乙肝病毒基因组可以出现多种形式的变异 , 如缺失、插入和重排等 , 变异的位点也不同,如S基因、P基因、共同a决定族等,病毒的变异,无法表达表面抗原 。
在我国 , 表面抗原阴性的乙肝发生率还是较高的,不能够掉以轻心 。据不完全统计,在单一核心抗体阳性的人群中,以聚合酶链技术检出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阳性者达30%~35%;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的各类慢性肝病中,有25%可检出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如果仅仅根据表面抗原来诊断是否有乙肝 , 可能使相当一部分真正的乙肝患者漏诊 , 目前我国筛选献血者的条件仍旧是仅仅检查表面抗原,如果表面抗原为阴性,肝功正常,就可排除乙肝,为别人献血,但是这些表面抗原阴性的血液可能含有低水平的乙肝病毒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呈阳性 , 这样的血液,一旦输入正常人体内,乙肝的发生率仍然很高 。许多乙肝病史漫长的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往往表现为缺失型的,如肝硬化、肝癌患者肝细胞内所含病毒数量明显减少,病毒分子类型主要为缺陷的整合型,复制型的乙肝病毒罕见 。正常成年人对乙肝疫苗的无应答率可达6%~12%,如果使用聚合酶联反应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发现乙肝病毒感染可达60%~70% , 表面抗原阴性的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主因之一 。
以下几种情况要特别注意表面抗原阴性的乙肝存在:
 ?。?)有肝炎表现 , 如容易疲乏、食欲不振、恶心、眼黄、尿黄 。
 ?。?)检查肝功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等 。
 ?。?)各种肝炎病毒指标,如甲肝、丙肝、戊肝等为阴性 。
 ?。?)乙肝病毒指标中仅有核心抗体为阳性 。
 ?。?)有时会出现表面抗体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 。
 ?。?)有乙肝家族聚集倾向者(其直系亲属有乙肝者) 。
对于表面抗原阴性的乙肝诊断需依赖以下几个条件: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如果复查2次以上均为阳性,即可确诊 。
 ?。?)肝组织学检查 。通过肝穿刺,取出肝组织进行聚合酶链检查,如果发现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呈阳性,也可确诊 。
 ?。?)血清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为阳性 。
一旦确诊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阴性的乙肝,如果进一步检查,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呈阳性,说明乙肝病毒依然在复制 , 依然还有传染性,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患者肝功反复异常,可使用抗炎护肝的药物(如肝得宁、甘利欣、复方益肝灵等),配合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等)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有明确的肝纤维化或硬化倾向,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肝纤维化药物(如复方鳖甲软肝片、大黄蛰虫丸等):如果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还可适当配合免疫增强剂使用(如胸腺素、转移因子、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