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早产规避手札,你知道吗?

相信大家对早产儿并不陌生,有些宝宝并没有足月就生下来了 , 早产儿底子还是会比足月生下来的宝宝差一些,孕期早产规避手札,你知道吗?
很多准妈妈在怀孕期间都会担心肚中宝宝的健康 , 尤其是害怕自己的宝宝早产,小编也听过不少关于早产儿的一些谣传!
早产的小孩七活八不活!
早产的小孩身体差的很!
难道早产真的那么可怕吗?到底什么时间段分娩才算早产呢?早产对宝宝和孕妈妈有什么影响呢?如何避免早产呢?面对这些问题,让我们听听专家是怎么解释早产这个现象的吧!
什么是早产?
早产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 。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体重为1000-2499g 。
早产先兆有哪些?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 我们了解一些关于早产的先兆表现,可以更好的帮助准妈妈们 。
以前怀孕曾经晚期流产或早产、子宫先天畸形、合并子宫肌瘤、前置胎盘、羊水过多、多胞胎等 。拥有这些现象的准妈妈们要注意啦,这可能会成为早产的隐患呢!
其次,宫缩的次数和持续及间隔的时间也可能成为早产的先兆现象 。每15分钟出现宫缩大雨或等于2次、每20分钟大于或等于4次,或每60分钟大于或等于8次,休息以后仍不减少;同时宫缩持续30秒以上,间隔时间又规律,则可能是早产的先兆 。另外,如果准妈妈发现破水、见红的现象也需要赶紧就医,这也可能是早产的先兆呢!
引发早产的原因有哪些?
很多原因都可能引发准妈妈们早产 , 为了肚中宝宝的健康,大家一定要十分小心谨慎呢!

孕期早产规避手札,你知道吗?

文章插图
1.年龄因素
经调查,在我国小于18岁的准妈妈生出早产儿的比率为18.2%;20~23岁的准妈妈生出早产儿的比率为11%左右;24~31岁的准妈妈生出早产儿的比率在6.4%~7.5%之间;大于32岁的准妈妈生出早产儿的比率为8.1%~11.9%之间 。
【孕期早产规避手札,你知道吗?】 因此 , 建议各位准妈妈们在怀孕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年龄,年龄过小或过大生产都可能引发早产现象 。
2.流产史因素
有多次流产史、引产史,或者流产后不足一年又再次怀孕的准妈妈要十分警惕!因为流产会对子宫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 从而增加早产的风险呢!
3.疾病因素
准妈妈如果患有器官性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宫畸形、阴道内上行感染、外伤等急性或慢性病 , 可能会引发子宫、胎盘供氧的不足,引发早产 。
早产对宝宝的影响有哪些?
早产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 。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体重为1000-2499g 。
1.肺部扩张力不足
早产宝宝的肺部不能很好的进行扩张 , 很容易引发呼吸困难,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宝宝死亡 。
2.维生素K缺乏
凝血机制需要维生素K来促进凝血酶原的合成,如果维生素K缺乏,就会引起出血 。早产宝宝肝脏的酶体系发育不成熟,再加上体内能合成的维生素K的肠道菌群很少 , 所以出血的几率就会更高 。常见的出血表现有皮肤出血、呕血、便血、穿刺部位长时间出血、颅内出血及肺出血 , 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宝宝死亡 。
3.体温低
早产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储存的能量少,再加上皮下脂肪少、散热快、新陈代谢低,所以容易出现低体温症状 。低体温会引起早产宝宝皮肤硬肿、肺出血、各重要脏器组织损伤,严重的可能会引发宝宝死亡 。
4.其他
早产的宝宝体质较差,和足月出生的宝宝相比较,更容易引发黄疸、喂养困难、易感染等症状 。
如何避免早产?
其实很多情况下,准妈妈在孕期注意一些,就可以大大降低早产的风险 。
1.劳累
准妈妈在孕期应保障充足的睡眠 , 不要过度劳累 , 降低早产的风险 。
2.精神
准妈妈在孕期应当注意精神和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过大的情绪波动会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 , 会增加早产的风险 。
3.饮食
孕期准妈妈要注意营养均衡 , 合理膳食,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盛的现象,降低早产风险 。
4.性生活
孕期准妈妈要注意性生活的频率,过于频繁的孕期性生活,会引发胎膜早破,从而引发早产 。
5.不良的生活习惯
孕期准妈妈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抽烟、酗酒、随意用药等 , 都可能引发早产!
看了小编的介绍 , 是不是对早产有了更新的了解 , 其实只要我们在孕期注意,就可以很好的降低早产的风险,做一名健康的孕妈妈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