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立春要“捂”春,养生要趁早,一年受益哦!


立春三候
立春:立春要“捂”春,养生要趁早,一年受益哦!

文章插图
01
东风解冻:立春之日“东风解冻”,东方属木 , 木为火之母 , 火气温 , 由此才“冻痕销水中”,“波起轻摇绿” 。
02
蛰虫始振:立春日后五日“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被惊醒,动而未出 。
03
【立春:立春要“捂”春,养生要趁早,一年受益哦!】鱼陟负冰:再五日“鱼陟负冰”,陟是升,鱼因水底暖 , 感知阳气而上升 , 冰尚未消融而负冰 。“立雪鹤深睡,负冰鱼聚沉”,春气还弱 。
立春之后,冬天的阴寒并未消散,还会出现倒春寒等自然现象;而这时由冬入春,人的抗病能力和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极弱,容易生病 。所以立春的养生 , 就变得尤为重要,只有抓住重点才能事半功倍 , 而立春养生,主要应该抓住生发阳气和护肝养肾两点 。
生发阳气
《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 。”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应顺应天地阴阳之气 , 给予适当的调摄,使阳气得以宣达 。此时的人体阳气犹如刚刚发芽的幼苗,气血已经从内脏开始向外走了,而此时天气阴寒未消,身体虚弱之人阳气会生发无力,因此我们需要生发阳气!
穿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 。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 。立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 。此时人体的毛孔也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的侵袭,毛孔就自动闭合 , 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宣发,以致产生“阳气郁”的现象 。
饮食
春天最常见的生发阳气的食物是:芽菜、韭菜、葱蒜 。芽菜就是我们常见的绿豆芽、黄豆芽、花生芽、春芽 。我们做这些芽菜的时候一定要少放醋!因为醋主收敛,入肝经,会抑制肝气的生发 , 造成肝气郁结!
绿豆芽寒性重 , 易上脾胃 , 因此脾胃虚寒之人多放一些葱姜蒜等中和其寒性 。另一方面,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
运动
随着气温回升,立春后人们要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这可以加快血液循环 , 有利气血运行 。不过由于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可以去户外散步、晒太阳、打球、打太极 , 让气血通畅,郁滞阳气疏散 , 提高免疫力 。
立春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立春后的运动以“微汗”为好 。“汗为心之液”、大汗会损伤心阳 。
养肝护肾
中医认为:春属木 , 与肝相应 。所以立春养生以养肝护肾为主,中医理论认为“肝主情志”、“怒伤肝” 。因此养肝护肾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力戒暴怒或心情忧郁 。
饮食
春季阳气初生 , 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就是说,春天,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 。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补肾和肝气的疏泄 。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
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 , 此谓发陈,天地俱生 , 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 , 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 , 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 。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