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停爸爸妈妈的 知道这个原因后爸爸妈妈沉默了

家长说的话居然都不听,这应该是去了幼儿园后回来的宝宝给家长最深刻的感觉了,因为工作忙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里面学习,却落得孩子只听老师不听自己的了,有时候这个事情确实会让家长很是烦恼,不过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虎妈网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
为什么孩子听老师不听家长的

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停爸爸妈妈的 知道这个原因后爸爸妈妈沉默了


第一,集体生活会带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在幼儿园里,老师对每一位小朋友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规则和纪律适用于每个孩子,在这样公平、有秩序的环境下,孩子会感到心情愉悦,情绪稳定 。这时候的孩子会自觉安心地遵守各种要求,自然就非常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而在家里,很多时候,不同的家长之间没有形成统一战线,各执一词,爸爸妈妈说要让孩子这样做,但爷爷奶奶却对孩子说要那样做,孩子犯了错,家长严厉地批评,爷爷奶奶却一味护短,大人之间的不一致,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最后的结果就是,要么谁说的都不听,要么就是只挑自己愿意听的听 。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多,不切实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往往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值,过分看重自己对孩子的责任,一但孩子达不到既定的目标,失望之余,便不顾孩子自尊,不分场合,打击甚至打骂孩子,结果适得其反,使孩子与家长形成对立 。这里的要求有时是学习上的,有时是生活上的,只要是超过孩子能力范围的,或者TA不感兴趣的,都容易产生逆反情绪,故意与家长对立 。而老师相较于家长来说,在教育方面“身经百战”,能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实施教育,并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对孩子的要求也会更加客观 。孩子在幼儿园里获得了尊重和肯定,自尊心得到满足,自然更加愿意听老师的话 。
第三,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容易情绪化
教育孩子的时候情绪不稳定:高兴时,爱得不得了,又是亲又是抱,事事宽容;不高兴时,就大发脾气,非打即骂,处处为难 。在外面遇到到烦心事,回到家拿孩子当出气筒 。对孩子的爱随着情绪走,喜怒无常 。在这一点上,我曾经犯过很多错,晚上哄点点睡觉,孩子都是爱玩的,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嘴巴喋喋不休就是不肯睡,心情好的时候我能陪着笑脸好好劝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忍不住想发火,曾经有次在大吼了点点之后,小家伙怯怯地对我说,“妈妈,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凶?”当是那个叫心酸,怎一个悔字了得?
第四,家长对孩子和自己采取两套标准,忽视言传身教的作用
很多家长在有意无意中,忽视了言传身教的作用 。一边要求孩子要讲究卫生,爱护环境,一边又随地吐痰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不同标准会本能的提出反抗,时间久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权威”地位就会逐渐丧失 。公公曾经教育过点点吃饭的时候要坐好,结果自己却把腿翘在椅子上,每每这个时候,小妮子就会大喊大叫,“爷爷,你的腿也没放好!”瞧瞧,娃们都是明察秋毫的,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要求别人?
第五,在外人面前,孩子更愿意表现出自己乖巧、听话的一面
就拿点点来说,不管在家里如何大喊大叫,如何蛮不讲理,但若是有外人作客或是小朋友来家里玩,马上就会收起“暴躁”的外衣,听话乖巧的像只小绵羊 。其实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表现的欲望,愿意别人夸自己好,小小年纪就知道“家丑不可外扬”,尤其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缺点和“恶行” 。于是,只要不是溺爱过度的孩子,在外面大多都会表现得谦谦有礼,乖巧可爱 。
孩子在家不听话的原因很多,有时候困了饿了,也会发脾气,家长在遇到这种情形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孩子,温柔对待孩子此时的“无理取闹”,帮助孩子尽快摆脱负面情绪 。
老师与家长行为对比
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停爸爸妈妈的 知道这个原因后爸爸妈妈沉默了


老师给孩子树了明确的规矩,而父母没有
按时到校、见到老师要问好、不能动手打架......类似的规矩有不少 。
有了这么一套规矩,老师面对班上几十个孩子才不会慌,才能掌控局面,保证一切井井有条 。
再反观绝大部分家庭,哪有这么明确的规矩?
现在大家都一起回想下,你能清晰明确地说出家里的3条规矩吗?家里有成文的规矩吗?
估计很多人一条都说不出来 。
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停爸爸妈妈的 知道这个原因后爸爸妈妈沉默了
老师给孩子兑现了明确的奖惩,而父母没有
光有规矩远远是不够的,因为仅仅写在纸上的规矩都是空话,只有真正付诸实施的才叫规矩 。
在学校里,规矩的实施就是奖惩 。
从幼儿园开始,就有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小红花 。
表现得更好,除了累积更多小红花,还能升级变成大红花,最后还能拿到那飘着香气的真红花 。
这些红花不仅奖励给你,而且最重要的是:昭告全班,让你那小小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
其他一切奖励也都是这朵小红花的升级:表现好可以拿到奖状,可以领到奖品,还可以站在全校学生面前讲自己的光荣事迹 。
只要表现好,学校里的规矩一定会兑现 。老师不会轻易许诺,只要许诺后一定会兑现 。
可反观很多父母呢?很多时候都是轻易许诺、从不兑现 。
最小的事:你快点吃饭,吃完这一口就让你看电视 。结果,没有 。
大点的事:你快点写作业,写完了可以下去玩了 。结果,没有 。
更大的事:你好好学习,如果考试进步了就给你买IPAD 。结果,没有 。
这至少带来了两个问题:
其一,很多许诺是不应该的,孩子做一些事是必须的,不应该许诺给奖励 。
其二,随便许诺后却不兑现,一点点蚕食了孩子对你的信任和尊重 。
日积月累后,你再说什么话,孩子都不会相信了 。这一点都不奇怪 。
兑现奖励只是一个方面,而兑现惩罚则更为重要 。
在学校/幼儿园里,孩子在某方面犯了错,老师会及时对照规矩给出“惩罚” 。
同样来反观父母对孩子,很多规矩下的惩罚措施都是摆设 。
孩子没按照求做,哭闹耍赖,只要闹腾得厉害一点,大多数家长都会心软屈服 。别说惩罚了,反倒变成孩子要挟父母了 。
长此以往,父母口中所谓的规矩,哪还有半毛钱作用?逢人还抱怨:我们给孩子立规矩了呀,可就是不管用啊 。真是这样吗?

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停爸爸妈妈的 知道这个原因后爸爸妈妈沉默了


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父母没有
老师给孩子们传递的都是积极正面的形象,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老师会身先士卒;而父母很多时候却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只要求孩子如何,却从不要求自己 。
要求孩子不能迟到,老师就会提前先到 。很多值班老师和校长/园长,往往都提前很多就到学校/幼儿园门口等着孩子 。
要求孩子不带零食,老师也能做到,不仅如此幼师还不能当着孩子们面吃东西 。
再看看很多家长的日常:
要求孩子不玩游戏不玩手机,结果呢?
自己成天拿着手机不放 。就连吃饭时,都忍不住要摸几下 。这样怎么能阻止孩子玩手机?
要求孩子不看电视,结果呢?
孩子写作业时,自己在客厅里看电视 。还开怀大笑 。这样怎么能让孩子安心学习?
要求孩子认真写作业、求进步,结果呢?
自己对工作毫不上心、天天倒数 。这样怎么能让孩子从你身上获得正能量?
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至少是以身作则的示范 。
所以老师在指出孩子错误的时候,孩子愿意听,就因为孩子知道老师做得好 。
家长没有给孩子树榜样,反倒是反面典型 。你再去要求孩子,孩子有足够的心理优势反驳你:你自己都做不到,还来要求我?
有人可能要说了:为什么有的老师却管不了自家孩子呢?
当然是因为:老师在学校、幼儿园里是老师,严格按照规矩来办事,所以能管好班上几十个孩子 。
可回到家里呢,老师的身份就变成了父母,TA的行为也变成了普通父母的行为 。没有坚持自己作为老师时的那些做法,管不住自家一个孩子也就不奇怪了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永久的老师 。
同时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父母也应该为了孩子改变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
知道孩子只听老师不停家长怎么做
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停爸爸妈妈的 知道这个原因后爸爸妈妈沉默了


1.不要吃老师的“醋” 。
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妈妈的权威多少都会被老师替代一部分 。尤其是当孩子只听老师的话,不听妈妈的话时,很容易造成妈妈心理上的不平衡“这个小没良心的,怎么能背叛我” 。其实,这个时候妈妈一定要保持理智,不要吃老师的“醋”,而是要正视这种行为 。
一般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开始,需要走出完全依赖妈妈的心理发育阶段,跟更多的人亲近和交流,其中听老师的话就是一种交流方式,这个阶段,妈妈要鼓励和引导他发展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
2.审视自己的教育态度 。
过于娇惯会使孩子养成任性、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而过于严厉又容易让孩子与妈妈产生距离感 。因此,妈妈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保持爱而不娇、严而不厉的教育态度 。
在面对孩子的执拗和反抗时,妈妈不要盲目采取粗暴强制的态度,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强烈地反抗,当然,妈妈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尽量避免与他硬碰硬地发生冲突,因势利导,对好的行为多鼓励、多表扬,从而引导他作出正确的行为 。
3.引导他正确理解老师的指令 。
听老师的话甚至崇拜老师对孩子而言是非常有利的行为,但是当孩子对老师的话理解有偏差或者太偏执的时候,妈妈就应该以委婉的形式,告诉孩子老师的真正意图 。
比如,事例1林林尿床的行为,妈妈就应该告诉他,老师之所以不让学生随便走动、随意说话,目的是不打扰其他小朋友休息,如果有人想去厕所,可以悄悄地告诉老师,然后再去,只要不打扰其他小朋友就可以了 。
当然,妈妈不能告诉他,老师的那句话不是说你,你不用听 。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困惑,让他不知道老师的哪些话该听,哪些不该听 。
4.维护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形象 。
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孩子正是因为尊重老师,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因此,妈妈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否定老师,更不能在他面前说老师的坏话,相反,应该维护老师在他心目中的权威形象 。当然,老师不是圣人,有时也会出现错误 。这时,妈妈可以婉转地向孩子解释正确的观点,并私下和老师沟通 。
5.引用老师的话,偶尔可以“假传圣旨” 。
妈妈可以利用老师的权威性和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特点,适当的时候,引用老师的话,引导他作出正确的行为 。比如,孩子浪费粮食,妈妈纠正不起作用时,就可以说“××老师说过要珍惜粮食,碗里不能有剩余的米粒,那我们要不要做一个珍惜粮食的好孩子呢” 。有些时候,妈妈也可以“假传圣旨”,如,“老师说……我们要听老师的话”,这样既说服了孩子,也巩固了老师的威信 。当然,运用这种方法时,妈妈的态度要温和,不要机械地重复着老师的话,否则次数多了,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 。

孩子只听老师的不停爸爸妈妈的 知道这个原因后爸爸妈妈沉默了


6.与老师保持联系,请老师帮忙教育 。
对于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如果妈妈没有好的纠正方法,可以求助于老师,请他帮忙教育,比如像事例3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当然妈妈在向老师反映孩子的问题时,孩子一定不能在场,否则孩子会认为妈妈在打小报告,也很容易把老师当成是和妈妈一伙儿的,影响老师的教育效果 。
此外,妈妈也可以建议幼儿园开展《弟子规》经典读诵、“在家做个孝顺的孩子”、“我帮妈妈捶捶背”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孝心 。这样,他就自然尊重妈妈,也听妈妈的话了 。
7.不能用老师的威信威吓孩子 。
当孩子不听话时,一些妈妈动辄就说:“你再不听话,我可就告诉老师了啊,让他批评你 。”这种方法可能短时间内,纠正了孩子的行为,可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却拉远了孩子和老师间的距离,也更加激起了孩子对妈妈的逆反情绪 。所以,妈妈不要用老师来威慑他 。
8.和老师的沟通一定要具体 。
如果妈妈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就不能和老师泛泛而谈,而是要多问一些细节,像学习、饮食、娱乐、休息、与小朋友间相处的情况等都是和老师沟通的话题 。然后,妈妈可以在这些细节中,慢慢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他身上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妈妈才能进一步和老师讨论相关的教育方法 。
9.采用多种方式和老师保持联系 。
妈妈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主动和老师交流 。如果妈妈平时很忙,接送孩子的事情是由保姆或者老人代劳的,妈妈则可以找一个专门的时间,和老师交流,多了解孩子的情况 。此外,短信、电话、网络等这些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也是沟通的好方法,妈妈也可以采用这些方式,和老师保持频繁的交流 。
10.和老师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
有些妈妈喜欢在幼儿园领导面前或者其他妈妈面前谈论孩子的问题,这种方法不可取 。因为如果建议和批评通过其他渠道传达到了老师耳朵里,这样很容易造成老师对妈妈的不信任感,最后导致老师“报喜不报忧” 。
其实,当妈妈的意见和老师的意见不一致或出现其他问题时,最好的解决方法应该是直接沟通,妈妈应该主动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 。当然,如果老师的品德或者教育方法存在严重的问题时,妈妈可以考虑向幼儿园领导反映 。
11.向老师请教教育方法 。
妈妈和老师沟通的目的不在于发现孩子的问题,而是在发现问题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时老师更能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特点,也能够更客观地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 。因此,在这些方面,妈妈要多向老师“取经”,向他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并请教适宜的教育方法 。
12.客观、坦诚地看待老师对孩子的评价 。
有些妈妈听到老师夸奖孩子,就盲目地认为孩子“一好百好”,当听到孩子哪方面能力欠缺或者发展得慢时,又很着急,这种过度紧张的情绪只会给自己和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其实,孩子在发展阶段变数很大,所表现出来优势和劣势也并不能代表以后会怎么样 。只要妈妈对孩子抱有信心,从正面引导他,孩子自然会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