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地方有宝宝便秘就喝蜂蜜的做法,而大家知道吗,宝宝未满1周岁之前千万不要给他喝蜂蜜,有的妈妈就会说我知道,是因为宝宝不能吸收蜂蜜的营养,其实并不是这样,那么宝宝吃蜂蜜有什么影响呢,为什么说孩子不能吃蜂蜜呢,虎妈网小编为大家带了孩子不能吃蜂蜜的原因,不知道的快来看看吧,给生孩子的家庭送礼的也千万避开蜂蜜吧 。
婴儿童为何不能吃蜂蜜?
未满1岁的婴儿不宜吃蜂蜜 。
由于蜜蜂在采取花粉时有可能把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中,使蜂蜜遭到肉毒杆菌的污染 。肉毒杆菌芽孢适应能力很强,在100℃的高温下依然能够存活 。
婴儿由于抵抗力弱,尤其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食入肉毒杆菌后,则会在肠道中繁衍,并产生毒素,而肝脏的解毒功用又差,因而易导致肉毒杆菌性食物中毒 。
别的,宝宝的味觉体系没有建立完善,假如过早的品味带有甜味的蜂蜜,会影响宝宝的味觉体系 。
在宝宝4—6个月后,母乳已经不能满足婴儿发育时所需要的营养,这个时候妈妈们都会选择纯天然适合宝宝吃的辅食作为离乳食品 。而宝宝添加辅食,应按正确的方法和顺序,先加谷类,其次是蔬菜和水果,然后再是肉类 。每次只能加一种新食品,并且从少量开始逐步增加 。在加辅食期间,要细心观察宝宝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若有应及时停止喂这种食品 。隔几天后再试,如果婴儿对该食物过敏,应避免再次进食 。
而蜂蜜在宝宝1岁后也并非必须添加的辅食,张敏建议,如没有特殊需要,没必要给宝宝吃蜂蜜 。此外,父母在购买蜂蜜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店购买,不要自行去蜂场购蜜,因为有时蜜蜂采集了有毒植物的花粉,所酿之蜜就含有毒素,吃了也是会中毒的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邵洁表示,“当时有人问我,婴儿的辅食里要不要增加点蜂蜜 。我说千万别!”
邵主任说,6个月以前用母乳 。实在没母乳,要用配方奶粉,连牛奶也不能喝 。6个月以后到一周岁,增加辅食、米糊一类的,再接着吃蔬菜泥,逐渐增加肉泥,要求是少量到多量,从一种到多种,以天然食物为佳,不加任何添加剂,包括糖和味精 。
给新生宝宝喂食蜂蜜有哪些危害
有些老人会建议新手妈妈开奶前给宝宝喂些蜂蜜水,防止奶水分泌不及时饿着宝宝;还有的偏方建议如果宝宝便秘的话可以适当加点糖,喝蜂蜜水最好,因为蜂蜜润肠通便而且营养丰富,是治疗便秘的首选!
你落伍了:出生后若不能及时哺乳,或腹泻、吐奶较为严重时,喂些糖水或糖盐水是可取的,但喂蜂蜜水就是拿宝宝的生命冒险 。美国科学家认为,世界各地的土壤和灰尘中,都有一种被称为“肉毒杆菌”的细菌,而蜜蜂常常把带菌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使蜂蜜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极微量的肉毒杆菌毒素进入婴儿未发育完善的肠道后,会使免疫力低下的新生宝宝中毒,其症状与破伤风相似 。一旦中毒,病死率较高 。宝宝长大后,肠道发育像成人一样完善,肉毒杆菌芽孢引起中毒的可能性降低 。世界卫生组织亦建议不要给1岁以内的宝宝喂蜂蜜 。
吐槽:蜂蜜虽好却不适合1岁内的小宝宝食用 。虽然妈妈想要给宝宝提供一切世上一切最好的东西,但是在“给”之前还是要好好咨询专家意见,特别是食物,可不能什么大补的“好东西”都塞给宝宝啊!
孩子满一岁就可以大量吃蜂蜜了吗
1岁后宝宝喝蜂蜜要少量
1周岁内的宝宝不要喝蜂蜜,因为蜂蜜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容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婴幼儿肠道系统尚未发育健全,抵抗力较低,细菌对周岁内的宝宝来说是很大的威胁 。除此以外,1岁内宝宝还容易对蜂蜜过敏,所以小宝宝应该不吃蜂蜜 。
那1岁后宝贝喝蜂蜜就可以无所顾忌了吗?并不是 。1岁后的宝宝,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对食物的敏感程度作具体判断 。如果宝宝对食物有过敏反应,食用应慎重 。如果宝贝没有特殊过敏反应,妈妈在喂养蜂蜜及相关食品的时候一定要控制用量,蜂蜜一次1/3茶匙即可,且不要频繁食用,以避免蜂蜜中的激素对宝宝产生影响 。
一般来说,等孩子过了10岁之后,可以较为放心给孩子食用蜂蜜,合理搭配即可,没有过分的限制 。
孩子吃蜂蜜注意事项
1、幼儿吃蜂蜜不宜餐餐必备
孩子不到一周岁别给他喝蜂蜜 别因为老方法就致孩子健康于不顾
考虑到宝宝的味觉非常敏感,家长给宝宝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长期大量过浓的喝蜂蜜会使宝宝逐渐形成爱吃甜食的习惯 。
2、幼儿吃蜂蜜也要考虑身体状况
蜂蜜可增强胃肠蠕动,缩短排便时间,但如果宝宝正在腹泻或者胃肠功能发育不全等情况下,最好不要给宝宝吃蜂蜜,以免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
3、幼儿吃蜂蜜冲调方法要得当
宝宝食用蜂蜜最好冲调成较淡的蜂蜜水再饮用 。冲调蜂蜜时不要用刚烧开的热水来冲调,因为蜂蜜里面含有大量的酶类活性物质,高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因此,最好使用40℃以下的温开水或凉开水冲饮,这样更易于被吸收 。
4、幼儿便秘不要完全依赖蜂蜜
蜂蜜虽对宝宝便秘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但是,蜂蜜中含有大量的单糖即果糖和葡萄糖,它们可直接被吸收利用而无需胃肠的分解,长期食用时会使胃肠变得懒惰起来 。因此,宝宝便秘要从增加蔬菜、水果、饮水的量及合理饮食等多方面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