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治疗不只是医术,还有信任

大众网·海报新闻采访人员 宋学敏 见习采访人员 王凝 通讯员 王伟 王建军 潍坊报道
对于退休老教师祝老师来说 , 2021年注定是她78年漫漫人生中历经磨难的一年 , 这一年 , 她因为胆道中的一颗颗小小的结石而危及生命 , 从发病到康复的四个月中 , 她辗转诸城、青岛两地三家医院 , 先后五次住院 , 两次病危通知住进重症监护室 , 历经磨难 , 最终能康复出院 , 的确经过了一番波折 。
一块小小的石头为何如此难缠?一波三折的治疗过程中医生、患者和家属面对怎样的艰难抉择?下面这个真实的小故事能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最好的治疗不只是医术 , 还有信任!
病危入院
三年前祝老师脑出血留下后遗症 , 幸亏手术及时 , 术后生活还能自理 , 但是四个月前 , 突然不明原因的反复高热、寒战 , 自行在家吃感冒退烧药半个月后病情仍不见好转 , 反而日益严重 , 不得已入住诸城中医医院老年病科 。经全面检查 , 科主任冯培宏终于找到了祝老师反复发烧的症结 , 初步诊断是胆系感染所致 , 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增大明显 , 内见两块巨大结石 。
初步诊疗方案有两种 , 一是手术摘除胆囊 , 迅速找肝胆外科会诊 , 但是老人血红蛋白只有26.9g/L,而且双肺感染 , 身体条件不行 , 耐受不了全麻下的外科手术 。二是内科继续保守治疗 , 但是抗炎治疗已经很长时间 , 反反复复不见好转 , 每天高烧、退烧 , 祝老师日渐虚弱 , 继续下去也不是办法 。怎么办?入院4天后当大家还在纠结时 , 祝老师突然昏迷、39.5度高烧不退、房颤、血压不稳 , 只好从普通病房转到了重症监护室(ICU) , ICU主任马常富分析:持续的胆系感染 , 单靠药物抗炎治疗很难压住高烧 , 还是要尽快进行胆系外科治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病情紧急 , 怎么办?某种程度上来讲治病就像一场战争 , 一套战术不行 , 只能再寻他法 , 刻不容缓!对于胆道结石来说 , 当今临床有的四种治疗方法:开腹切开取石、腔镜胆道镜取石、ERCP取石、介入取石 , 前三种治疗办法需要全麻创伤相对较大 , 经过综合会诊都不适合进行 , 只有微创介入治疗可以局麻下进行 。当介入科被邀请会诊时 , 诸城中医医院副院长王建军认认真真地翻看了相关的病历资料后陷入了沉思 , 患者高龄、肥胖、多种基础病 , 身体条件非常差 , 诊断尚不完全明确 , 内科保守病情不能维持 , 外科手术又耐受不了 , 怎么办?许多时候 , 患者的身体条件不理想时手术该不该做?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 往前一步 , 就是一只脚踏入了风险之中 , 后果难料;退后一步保守点 , 不惹事 。许多时候 , 担责会让人畏惧 , 也会让人兴奋 , 袖手旁观非医者仁心 , 决择总在犹豫的边缘做出 。患者胆系感染引起的高烧 , 诊断基本确定 , 及时地胆系穿刺引流是最直接最快速的治疗方案 , 风险虽然存在 , 但是 , 积极一点就会争取到患者良好的预后 , 消极一点 , 可能就是放弃患者的生存权利 , 听天由命 。
最好的治疗不只是医术,还有信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成功穿刺肝内胆管
怎么选择 , 决定权在患者家属 , 执行力在医者 , 祝老师的情况十分危急 , 任何一点刺激都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要实施手术 , 必须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家属商量后很快就做了决定 , 毫不犹豫的信任:“做!尽快 。”手术进行地很顺利 , 在彩超引导下胆囊穿刺一步到位 , 创伤很小很成功 , 置入引流管后很快引流出大量的脓性液体 , 确定了胆囊感染的诊断 。再后来慢慢引流液变黄、变清 , 炎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 祝老师病情慢慢好转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