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爱酸菜,苏浙吃糕点,川湘晒腊味……年货里的年味,南北有何不同
在我们的记忆中 , 年味不仅是街道的张灯结彩、家庭的欢声笑语 , 还有琳琅满目的各式年货 。年货里的食物 , 始终是过年最醒目的一张标签 。在中国的东西南北区域 , 乡土标配食物的味道 , 就代表了家乡的年味 。你知道年货里的年味 , 南北有哪些差异吗?你家乡的年味食物和风俗 , 又代表了什么?
南与北的年货风俗
我国幅员辽阔 , 各个地域因地理、文化环境不同 , 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饮食习俗 。采访人员采访了来自不同区域的居民 , 从他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 , 关于年货的储藏习惯 , 南北有所不同 。
大连媳妇晓玲说 , 全国人民都知道北方人爱吃酸菜 , 在北方 , 过年前囤菜、腌酸菜是家家户户的习惯 。无论是炖粉条还是包饺子 , 酸菜都是最好的配料 , 也是北方春节餐桌上的必选美味 。她说:“现在 , 腌酸菜、腌白菜在超市都能买到 , 但是老一辈的人还是喜欢在家中自己腌制 , 这是过年的一种仪式感 。”
与北方人腌酸菜相比 , 南方人喜欢做香肠、挂腊肉 。四川姑娘王晓婷说 , 在她的家乡 , 年前一个多月就要开始准备灌几十斤香肠 , 买猪肉、肠衣等 , 自己拌料 , 用专用工具灌制香肠 , “年前 , 每户人家窗台上都晾晒了红红的香肠 , 满小区飘香 。”在湖南、江西等地 , 老百姓还会准备晒腊肉 , 带着柴火味的腊味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口味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过年吃饺子还是汤圆 , 一直是南北居民热议的话题 。北方人爱吃水饺 , 南方人会选择汤圆 。俗话说“大寒小寒 , 吃饺子过年” , 据记载 , 饺子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 , 又称为“交子”“娇耳” , 有着“更岁交子”之意 , 表示新旧交替 。因为饺子形似元宝 , 不少地方的人会认为 , 包饺子是包住了福运 。
而对南方人尤其是苏浙人来说 , 汤圆象征阖家团圆 , 过年吃汤圆意味着新的一年团团圆圆、阖家幸福 。汤圆起源于宋代 , 在南方兴起流行 。吃汤圆的习俗 , 宋代记载较多 。当时的明州(即宁波)兴起一种新奇食物 , 用各种果饵做馅 , 外用糯米粉搓成球 , 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 , 所以最早叫“浮圆子” , 有的地方也叫“汤团” , 广东人叫“汤丸”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过年前 , 北方人做饽饽 , 南方人备年糕 。饽饽是旧时北京人对面食的统称 , 北方人面食花样多 , 到了过年 , 会做各种造型的馒头 , 由于体积较大 , 又被叫作“饽饽” 。对北方人来说 , 过年期间蒸馒头 , 象征来年蒸蒸日上 。馒头是发面做的 , 蒸时会膨胀发起 , 也寄托“发家”的美好祝福 。
而南方的年糕也有美好的祝愿 。年糕与“年高”谐音 , 宁波人就有“年糕年糕年年高 , 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谚 。年糕也有红、黄、白三色 , 象征五谷丰登、生活富足 。
糕点世界的地域差别
在年货清单中 , 甜咸相宜的糕点是必不可少的年味美食 。来自不同家乡的糕点 , 又有哪些地域风采?
在中国 , 糕点的制作历史悠久 , 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 。先秦古籍《周礼·天官》中就有“糗饵粉粢”的记载 , “糗饵 ”“粉粢”指的就是将稻米、黍米等捣成粉制作的糕点 。到了汉代 , 蒸饼、烙饼等饼类食物崭露头角 。
南北的物候不同 , 南方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 北方以小麦为主 , 糕点在风味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有京津、苏沪、粤潮等几大主流糕点流派 。
推荐阅读
- 东来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乡村振兴赋能
- 山东好景|柳埠大集享受早来的年味儿
- 巴东:带电搭火 村民亮亮堂堂过春节
- 东北家常地三鲜,简单快手适合家庭烹饪,软糯入味尤其下饭
- 农博会开展!走起
- 广东公公说不喜欢女孩,关爱起来一点不含糊,网友:刀子嘴豆腐心
- 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复兴镇:提升人居环境 赋能乡村振兴
- 惊 | 一顿饭,让大叔咳嗽,胸痛两年,检查发现左侧气管内还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
- 星鸦会像松鼠一样储存冬粮吗?生长在汪清保护地的东北豹会经常上树活动吗?
- 东北这道菜过年宴客首选,香嫩软糯别有一番风味,配米饭简直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