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上岸养 效益数倍增!黔西南州蹚出绿色养殖新路

【鱼儿上岸养 效益数倍增!黔西南州蹚出绿色养殖新路】本文转自:天眼新闻
1月19日上午8时 , 寒风瑟瑟 , 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郑屯镇陆基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却热闹非凡 , 一辆辆货车接连驶入 。
“出鱼喽!”
鱼儿上岸养 效益数倍增!黔西南州蹚出绿色养殖新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循声而去 , 映入眼帘的是几百个黑色的大圆桶 , 走近一看 , 桶里养着各种品种的鱼 , 抓一把饲料撒下去 , 水里顿时像炸开了锅 , 鱼群纷纷浮上水面抢食 。一旁的成品鱼桶内 , 工人们正忙着捕捞、抬筐、过秤 , 不一会儿 , 新鲜的鱼被顺利转入货车 。
桶怎么能养鱼呢?
“这可不是一般的桶 , 它是德国进口的食用级PE桶 , 是一种高密度的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 。”在闻不到一丝异味的养殖池旁 , 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基地主要以养殖鲈鱼、鲤鱼、草鱼为主 , 最近 , 每天都要向省内外发出万余斤 。
鱼儿上岸养 效益数倍增!黔西南州蹚出绿色养殖新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湖连三省 , 湖在万峰中 。位于南盘江干流中游的黔西南州 , 自古以来以山清水秀、生态资源丰富而闻名 , 仅兴义市内就有水域面积10.77万亩 , 2017年以前 , 仅万峰湖每年都要出产水产品10万吨以上 。
在天然水体不能进行人工养殖的政策背景下 , 黔西南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 抢抓机遇 , 主动破解养殖环保难题 , 因地制宜发展陆基循环水生态养殖 , 在保护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间找到平衡点 , 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 , 实现养殖产业和绿色发展双丰收 。
鱼儿“登陆”:助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
作为从事水产养殖已有14年的“老渔民” , 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攀可以说经历了黔西南州渔业转型的全过程 。
2012年 , 李攀创建了兴义市绿丰水产有限公司 , 网箱养殖年产量曾达到800吨 。彼时的李攀没想到 , “产业辉煌”的背后藏着巨大的危机 。
随着养殖户越来越多 , 万峰湖水质开始恶化 , 昔日的好风景被网箱侵占 , 养殖利润大幅降低 , 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 。
鱼儿上岸养 效益数倍增!黔西南州蹚出绿色养殖新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着国家加大生态环境的治理 , 全面落实退网还湖、禁渔退捕等政策 , 网箱养殖退出“历史舞台” , 在国家政策面前 , 李攀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
“网箱养殖毕竟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养殖方式 , 鱼病越来越多 , 养殖密度越来越小 , 周而复始 , 鱼越养越少 。”李攀坦言 , 即便没有环保政策 , 渔民最终也要被迫转型 。
意识到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硬道理的李攀 , 开始转产上岸 。
2021年 , 带着推动全州渔业振兴的目标 , 黔西南州文旅集团通过考察沿海高效养殖模式 , 敢为人先提出在义龙新区建设陆基生态渔业“三产”融合项目的想法 。
此时 , 已经在集装箱循环水养殖累积一定经验的李攀 , 与黔西南州文旅集团一拍即合 , 成功“牵手” , 共同成立了贵州黔方有渔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
鱼儿上岸养 效益数倍增!黔西南州蹚出绿色养殖新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国企携手民企的合作也开启了黔西南州生态渔业发展之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