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从来不会标榜自己

有人说:“懂得低头 , 才能出头 。”
也有人说:“抬头需要勇气 , 低头更需要勇气 。”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 懂得适时地低头 , 尤其是在这些人面前 , 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低头 。
01
向“小人”低头 , 是给自己留下退路 ,
秦相范雎在发迹之前 , 差一点被争名夺利的小人陷害至死 。
作为游说家 , 魏国人范雎早年周游列国无人赏识 , 便投身魏中大夫须贾门下 , 随同出访齐国后 , 受到齐王器重 , 赠予他黄金十斤和牛肉美酒 。
须贾十分嫉妒 , 恼怒之下便向魏相魏齐打小报告 , 说范雎出卖情报换取黄金 。
魏齐听后 , 不分青红皂白就下令刑讯逼供 , 危难之际 , 范雎只得装死求脱身 。哪知 , 魏齐竟然下令将昏死的范雎扔到厕所 , 还鼓动当时与他一块宴饮的人轮番往“尸体”上撒尿 , 极尽羞辱 。
范雎继续装死 , 等到众人散去 , 奄奄一息的他请求守卫放他逃生 , 守卫很是怜悯 , 就舍身帮了这个忙 。
死里逃生的范雎后来继续发愤图强 , 终于当上了秦国的相国 。
君子报仇 , 十年不晚 , 魏齐最后被逼自杀 。
由此可见 , 当我们遇到了小人 , 且实力又远在其之下时 , 一定要懂得审时度势 , 以“退”为进 。
退让并不是退缩 , 而是审时度势 , 收敛起“针尖对麦芒”的架势 , 给自己赢得一个宽松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趁小人放松警惕时 , 迅速壮大实力 , 实现华丽转身 。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 给予完全彻底的反击 , 让其再无还手之力 。
02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从来不会标榜自己】向“能人”低头 , 是给予自己成长的机会 。
孔子年轻的时候 , 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不仅自己教授学生 , 自己也经常向他人学习 。
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 三十岁的时候 , 离开家乡曲阜 , 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于是 , 就有了孔子见老子的佳话 。
不仅如此 , 孔子还曾拜小孩为师 。原因就是这位名叫项橐的孩子将孔子提出的难题一一解答 , 展现出知识渊博、能言善辩的特点 , 让有意为难小孩的孔子也不得甘拜下风、心服口服 。
孔子由此感慨:“三人行必有我师 。”
宋代应麟编写的《三字经》记载了这个故事:“昔仲尼 , 师项橐;古圣贤 , 尚勤学 。”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 从来不会标榜自己见识多么广博 , 智慧多么深厚 , 他们就如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所说:“我唯一所知的就是我的一无所知 。”时刻保持一种虚怀若谷的空杯心态 , 取人之长 , 补己之短 。
所以 , 哪怕他们头顶各种“高大上”的荣誉和光环 , 在与人交往时 , 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 , 总会诚恳且耐心地听别人把话说完 , 并找出其中的亮点与特点 , 循循善诱地让对方讲深、讲透 。
这样的对话 , 往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 既让别人体验了一把解疑释惑的被需要感 , 也让自己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从来不会标榜自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3
向“爱人”低头 , 让自己得到爱的眷顾 。
一个人在外不管多强悍 , 多能干 , 回到家中 , 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 , 都要承担起家庭角色赋予的责任和义务 。
曾经在朋友圈看到过一个引发众人共鸣的消息:一位知名高校的教授 , 在辅导女儿作业时 , 也束手无策 , 最后宣告 , 随孩子去吧 , 健康快乐成长就行 。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 在面对妻子、孩子、父母等“爱人”时 , 时常妥协 , 不断“低头” 。因为 , 家里人朝夕相处 , 靠的是爱出爱返 , 而不是责权清晰、赏罚分明的制度约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