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脂肪酸到底藏在哪些食物里?

本文转自:文汇报
反式脂肪酸到底藏在哪些食物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本版图片:视觉中国■袁春华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都表明 , 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慢性病的风险 , 对心血管健康尤其有害 。近年来 , 许许多多的媒体报道聚焦反式脂肪酸 , 称其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 , 纷纷扰扰的报道都围绕着这一主题 , 诸如“某某品牌巧克力反式脂肪酸含量极高”“在婴儿奶粉中检测出反式脂肪” , 大众对反式脂肪酸的恐惧也日益加深 , 有许多品牌的产品纷纷在包装或广告中开始宣称“不含反式脂肪” 。
反式脂肪酸到底有多可怕?为什么要发明出这样有害的食品?那些声称“不含反式脂肪”的产品是否可信?如何避免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本文将为您解答这其中的一些疑惑 。
反式脂肪酸并非都是加工形成
反式脂肪酸全称是“反式不饱和脂肪酸” , 是一大类含有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简称 。不饱和脂肪酸有“顺式”和“反式”之分 , 从化学结构上讲 , 反式脂肪酸指那些包含一个或多个非共轭双键 , 构型为反式的脂肪酸的总称 。
曾有媒体报道“内地婴儿奶粉含有反式脂肪酸” , 虽然后经辟谣 , 证明这只是吹毛求疵 , 却引起消费者的普遍担忧:奶粉中为什么会有反式脂肪酸?
事实上 , 根据来源反式脂肪酸可分为天然的和加工过程中生成的两大类 。来源于天然食物的反式脂肪 , 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 , 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 。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 , 尚未有定论 , 正规的、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生产的婴儿奶粉中 , 含有微量的反式脂肪酸 , 正是来源于这一部分天然即存在的反式脂肪酸 。
此外就是加工来源的 , 主要是植物油的氢化、精炼过程 , 食物煎炒烹炸过程中油温过高、且时间过长 , 也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 。已有足够的研究证明 , 那些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是对人体有害的 。
什么食品可称为“零反式脂肪酸”?
植物油氢化技术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开始商业应用 , 起初是替代“不健康”的猪油作为“起酥油” 。液态植物油起酥效果并不好 , 但经过氢化 , 它在常温下就是半固体 , 可以满足工艺和口感要求 。
有趣的是 , 在一段时间内 , 人们尚未明确反式脂肪酸的利弊 , 但逐渐发现过量摄入饱和脂肪对人体是有坏处时 , 可代替“不健康”的猪油、牛油、并起到相同作用的“氢化植物油”就曾一度作为“不含胆固醇”的健康油脂被广泛接纳 。
但随着时间推移 , 有人渐渐发现 , 它的“阴暗面”——含有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 。当然 , 植物油不完全氢化 , 才会产生反式脂肪 , 完全氢化的部分 , 就不是反式脂肪 , 而是饱和脂肪 。因此 , 氢化植物油不能等同于反式脂肪 。比如 , 某些产品的加工需要完全氢化的植物油 , 因此 , 这类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其实很低 。当然 , 完全氢化会使饱和脂肪含量大幅上升 , 也不宜过多食用 。
如今 , 走进超市随意都可以找到“零反式脂肪酸”食品 , 原国家卫生部2011年10月公布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其中明确规定:100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或者等于0.3克就可以标示为“0” 。也就是说 , 标有零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中可能含有0.3克/100克反式脂肪酸 。
同时 , 如果包装袋上没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 并不等于该产品不含反式脂肪酸 , 因为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 若产品包装小 , 不能满足营养标签内容的 , 如包装总表面积≤100平方厘米或最大表面面积≤20平方厘米的预包装食品 , 在符合相应其他要求下是可以不标示营养标签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