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遇雨有感

作者:黎荔
端午遇雨有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传统节日的端午节 , 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以天干地支来记录 , 农历第五个月为午月 。“端”表示初 , 五月初一到初五为端一到端五 。初五也是午日 , 五月初五就是午月午日 , 端午节因此又称“重午节” 。这与农历九月初九被称为“重阳节”类似 。午者 , 一日之午时 , 一年之仲夏 , 阳气最旺之时也 。午代表阳 , 重午为至阳 , 代表着阳气最盛 , 阳气在仲夏的端午节生发到极致 。此外 , “端午”的“端”字 , 本义亦为“正” , “五”(午)为中 。“端午” , “中正”也 , 这一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 。端午节在天象上 , 是二十八宿的东方苍龙七宿的主星“大火” , 即心宿二 , 上升到正南方天空的中天 , 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 , 这就是《周易》乾卦九五爻的“飞龙在天” 。九五爻既正且中 , 代表着“中正之道” 。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正午 , 因为我正是在阳气最足的午时出生 。若干年前的一个正午时分 , 当太阳在北回归线的天空炙热燃烧的时候 , 一条生命融入了这世界的光芒 。父亲与母亲 , 将我从这个世界之外、从无何有之乡召唤而来 , 让我在人间重重叠叠的万千屋檐下 , 降生于岭南之南一个带阁楼的小小屋顶下 。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午时 , 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 , 只有马还习惯性地站着 , 十二时辰中 , 午时属马 。我正是乘着太阳光芒而来的一匹午马 。根据中国的阴阳学说 , 此时太阳最猛烈 , 阳气达到极限 , 阴气将会产生 , 因此马是阴类动物 , 午时出生的人 , 需要火的名字为宜 。生在岭南荔枝之乡 , 父亲干脆撷取了天生自带“三把火”的“荔”字成为我的名字 , 从此一年又一年 , 我的生命在红彤彤荔枝的流蜜飘香中度过 , 宛如小太阳一样的鲜艳荔果 , 在我的人生中始终“赤日当空” , 搏动着一颗强烈的正午之心 。
端午遇雨有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本来 , 仲夏端午 , 午月午日 , 应该是光芒四射的正午 , 天空的太阳应该无法直视 , 建筑物和路上行人都看不到阴影 , 一切沐浴在漫天泼下的金黄熔浆中 , 沐浴在眩目闪耀的垂直射线下 。但是 , 近年来 , 经常端午节赶上下雨 , 全国许多省市地区都有强降水天气 。西安城也是蒙蒙细雨时停时作 , 端午节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 。从现代科学角度看 , 端午节下雨好还是出太阳好 ,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没有好与不好的说法 。但从端午节的来源与衍生来说 , 端午节的本意与“龙”之天象、天道联系在一起 。龙代表着阳气 , 龙在乾卦象征纯粹的阳和健 。端午节在阳气达到极致 , “飞龙在天”之时 , 阳极而阴生 , 乾卦九五爻之后为上九爻的“亢龙有悔” , 亢则为过 , 这就出现“一阴来姤”之姤卦 。这也正是端午节在很多地方被视为毒五月、“毒月毒日”的深层原因所在 。中国文明对“毒”的理解是不正、不中之气 , 阴阳二气之过或不及都是不中正 。端午节处于阳极阴生、阴阳转换的几微之际 , 如果此时阴气上得太急太盛 , 是为异常的消长变化 , 民间俗信常以为不吉 , 所以有很多“端午时节夜雨长 , 听来滴滴满怀伤”、“端午雨 , 遍疾苦”、“端午有雨年景苦 , 端午无雨是丰年”之类的民谚流传 。
仰观天象 , 旷日持久 , 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总是日月往来 , 寒暑交替 , 周而复始 。俯察地理 , 展现人们眼前的总是生死往来 , 老幼更替 , 生生不息 。根据中国的阴阳学说 , 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动的 , 而是互相制约、互相斗争 , 即处于“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不断变化过程中 。就季节变化而言 , 由夏至秋 , 气候由热变凉 , 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冬至春 , 气候由寒变暖 , 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 。端午一阴来复 , 秋天的种子萌芽于仲夏最炙热的深处;冬至一阳来复 , 春天的种子萌芽于隆冬最严寒的深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