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该何去何从?
本文转自:中国农网
乡村的巨变 , 既源于党领导农民坚持不懈的奋斗 , 也源于外部环境变化的推动 , 是内因与外因、主观与客观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前 , 中国之乡村 , 从内地到沿海 , 从城郊到农区 , 从山区到平原 , 都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农业生产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 农村社会从封闭向开放转变 , 城乡关系从割裂向融合转化 , 每年有超过1000万农村居民市民化、1000万农村人口脱贫 , 农村即将消除贫困、全面小康 。可以说 , 中国乡村正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
第一 , 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化国际化 , 让农业从计划封闭变成了自由开放 。
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 , 农村改革废除了人民公社、统购统销等计划经济体制 ,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 放开了农产品市场 , 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时间和劳动的自由支配权 , 想种啥就种啥、想吃啥就吃啥 , 这在车马归队、劳力归田的大集体时期是不可想象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农产品供给更加丰富 , 流通范围大大拓宽 。江村的太湖螃蟹、太湖三白销往全国各地 , 浙江白茶、山东苹果、赣南脐橙等则摆上了江村百姓的餐桌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 我国农业更是与全球农业融为一体 。2017年农产品进出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 , 位居世界第二 。
不断加深的市场化国际化 , 既给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动力源泉 , 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
第二 , 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 , 使农民从土里刨食、温饱不足变成了进城务工、走向小康 。
改革开放以来 , 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洗脚上田、进城务工 。2017年 ,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8.25%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达到了42.35% , 2.8亿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 。
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割麦插秧累断腰”已成为历史 , 种田比以往更加省工省事省时 。江村的村民跟我说 , 现在腰包更鼓了 , 日子更好了 , 笑容更多了 , 寿命更长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 不少城里人选择到农村当农民、搞农业 , 这表明农业农村正在逐渐成为稀缺资源 。
农民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 带来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 , 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相互碰撞 ,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促进 , 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相互作用 , 这不可避免地对农民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产生深刻影响 。
第三 , 加快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 , 将农村从信息孤岛变成了与世界互联互通 。
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 , 打破了农村与外界联系的壁垒 , 打开了农民放眼看世界的通道 , 这对农业农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革命性的 。
过去通讯不发达 , 农民对外界知之甚少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广播的普及使农民听到了外面的声音;改革开放以后 , 收音机、电视机逐步走进农民家庭;新世纪以来 , 手机、电脑、网络向农村覆盖 。据统计 , 我国农村网民已超过2亿 。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云南腾冲打造村级基层社新“样板”助力乡村振兴
- 在转型探索中走向春天——“中国鲍鱼之乡”蹲点观察
- 新春走基层丨文明之风入乡村 敬老爱老贺新春
- 欢乐中国年 疾控守健康
- 2021年度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名单出炉,看看浦东花落谁家
- 农历中国 | 腊月廿七 · 宰鸡赶大集
- 「江西是个好地方——智慧鹰潭」国家级奖,省级奖,捷报频传 走笔余江乡村公路
- 博山:清洁村庄下真功 美丽乡村入画来
- 滨海黄河故道乡村见闻:留住乡愁年味浓 幸福生活在田园
- 卢小亨在甘州区调研乡村振兴等工作时强调 党建引领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真抓实干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