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费实验室|硅胶锅铲高温炒菜有“毒”?实验揭开硅胶制品“真面目”

【3·15消费实验室|硅胶锅铲高温炒菜有“毒”?实验揭开硅胶制品“真面目”】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半岛全媒体采访人员 王媛 毛梓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生活中新型食品接触材料不断涌现 , 硅胶便是其中一种 。比如 , 炒菜用的硅胶锅铲、制作面食蛋糕用的模具、餐具器皿的密封圈等 , 婴幼儿产品中如奶嘴、吸管、幼儿牙刷等 , 均是硅胶制成 。作为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 , 硅胶制成的食品接触材料有着轻巧、抗摔、易清洗、不生锈等特点 , 深受追求健康消费人群的欢迎 。但也有不少消费者担心 , 硅胶用具长期经受高温 , 接触大量的油性、酸性食料 , 并与食物直接接触 , 烹饪过程中会不会发生塑化剂迁移、重金属析出?“析出物”的量能有多少?吃下去对人体有毒害吗?硅胶制品质量安全有没有保障?
为了解青岛市场上销售的硅胶铲、硅胶模具产品的质量状况 , 给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商品信息 , 青岛市消保委自2021年年底正式启动部分硅胶铲、硅胶模具产品的比较试验 。3月9日上午10时 , 由青岛市消保委、青岛市质检院、半岛都市报三方联合打造的大型科普类栏目“消费实验室”推出“3·15特辑” , 进入理化实验室 , 直击实验现场 , “捕捉”硅胶厨具高温烹饪时的迁出物 。
3·15消费实验室|硅胶锅铲高温炒菜有“毒”?实验揭开硅胶制品“真面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本次比较试验的样品共计20批 , 均由青岛市消保委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 , 分别在青岛市内各大型商场、超市以及京东、天猫等电商购物平台实际购买 。其中 , 10批次硅胶铲 , 来自线下商场;10批次硅胶模具 , 7批次来自线下商场 , 3批次来自线上商城 。
3·15消费实验室|硅胶锅铲高温炒菜有“毒”?实验揭开硅胶制品“真面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受检硅胶锅铲、硅胶模具样品(部分)
检测实验在青岛市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进行 , 检测项目包括高锰酸钾消耗量、总迁移量、重金属(以Pb计)、塑化剂迁移量(DEHP、DAP、DINP、DBP)、可迁移性元素(锑Sb , 砷As , 钡Ba , 镉Cd , 铬Cr , 铅Pb , 汞Hg , 硒Se) 。依据标准包括GB 4806.1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GB 968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 31604.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6675.4-2014《玩具安全 第4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等 。
本期“消费实验室” , 直击硅胶厨具烹饪时的迁出物“显出原形” , 令人大开眼界 , 叹为观止 。针对市民消费者的最为关注的重金属、塑化剂等有害物质 , 实验特地加大了相关检测 , 并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定向精准测量 , 用科学还原真相 。
3·15消费实验室|硅胶锅铲高温炒菜有“毒”?实验揭开硅胶制品“真面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青岛市消保委比较试验项目负责人韩冰、青岛市质检院工程师孙春鹏做客“消费实验室”直播间 , 发布实验最终结果 , 并给出权威消费指导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 本次比较试验结果仅对样品负责 , 不代表品牌其他型号、批次的质量情况 , 任何单位不得擅自使用比较试验结果做宣传;样品的“价格”仅为当时购买价格 。
>>>实验直击:先高温老化再制样 , 2项实验“捕捉”迁出物
在青岛市质检院的理化实验室 , 20批次硅胶制品样品首先被送入220度的烘箱 , 热空气老化10小时 , 模拟的是硅胶产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高温环境 。10小时之后 , 将20款样品取出 , 进行冷却 , 从20款样品上按照一定的实验比例分别裁取一定面积的硅胶进行制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