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久的醋坛里长出“肥肉”!居然还很好吃?这到底是啥?今天可算开眼了

本文转自:北青网
本文专家:张旌 , 澳洲国立大学生物医学博士生
本文审稿:葩丽泽 , 营养学主任医师 , 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委员
如果从你家放了很久的老醋坛里捞出一块肉 , 你会不会傻眼愣住?
心想 ,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老坛 酸菜 肉”?
别慌 , 这种神奇的现象并不稀奇 。前段时间 , 网上有个视频火了 , 陕西一个古法酿醋作坊的醋坛子里长出了一团白色的东西 , 像是一块纯粹的“肥肉” 。
放久的醋坛里长出“肥肉”!居然还很好吃?这到底是啥?今天可算开眼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源:视频截图
大叔表示拿水一泡 , 切得跟凉粉一样 , 调下辣椒 , 好吃的很 。
此时 , 你的脑子里是不是出现很多问号?醋里为啥会长出白色的“肥肉”?怎么长出来的?确定能吃?接下来的内容会慢慢解开你的各种疑惑 。
醋坛里长出的“肥肉”是啥?
这些看起来像肥肉的玩意儿 , 其实是细菌代谢产生的糖 。
这种糖的名字大家也并不陌生 , 叫做纤维素 。本质上讲和那个从小被父母嚷嚷着要多吃蔬菜补充 , 用来帮助肠道排泄食物残渣的“膳食纤维”是一个东西 。
虽然最基本的分子结构相同 , 但是因为来源不同 , 细菌纤维素相比植物纤维素依旧有不少特别的性质 。
植物的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 也因此成为自然界中分布最多、最广的多糖 。只不过细胞壁里的纤维素并不纯粹 , 通常会和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等其他物质混合在一起 。
细菌纤维素则更纯(可达95%左右) 。正是因为更加纯粹 , 细菌纤维素往往会形成十分精细的网状结构 , 相比植物纤维素更具弹性 。
细菌纤维素不溶于水 , 这也是为什么在醋里会逐渐汇聚成为一个白白的“大肥肉团” 。而这些“肥肉”之所以看起来很“圆润”、给人一种膨胀的感觉 , 是因为细菌纤维素超强的持水能力 , 也就是能够吸很多水 , 且不易失水 。
为什么会长出“肥肉”?能吃吗?
纤维素的来源是细菌 , 醋的来源也同样是这一群细菌——醋酸菌 。
食醋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三步
01
第一步是把红薯、高粱或小麦等原料中的淀粉转变成葡萄糖 , 这个从多糖到单糖的过程就好像把拼好的积木拆散 , 主要借助曲霉等霉菌来完成;
02
第二步是在酵母菌的帮助下 , 将葡萄糖降解成为酒精(乙醇) 。到此为止的两步也是酿酒的基本过程 , 都是由真菌实现的;
02
最后一步则是细菌的代表——醋酸菌派上用场 , 它可以把乙醇氧化成醋酸 , 也就是食用醋的主要成分 。
但是醋酸菌不是只会勤勤恳恳地“工作” , 在生产醋酸之余 , 环境里残存的葡萄糖、果糖等糖类还会被它们当作“积木” , 搭成各种各样的多糖 , 细菌纤维素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没法溶于水的细菌纤维素不断积累 , 也就形成了我们肉眼可见的白色“肥肉” 。
放久的醋坛里长出“肥肉”!居然还很好吃?这到底是啥?今天可算开眼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源:视频截图
介绍了这么多 , 那醋里的这团“肥肉”到底能不能吃呢?
【放久的醋坛里长出“肥肉”!居然还很好吃?这到底是啥?今天可算开眼了】理论上来讲 , 因为只是单纯的纤维素 , 所以吃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 甚至还可能因为其强大的持水能力 , 起到增加粪便量、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等效果 。

推荐阅读